第一百零三章人各有志
陈山和王宇去了火车站附近的大排档,花了四五块钱,点了一些新疆烤羊肉串和冰啤酒,舒舒服服的吃了一顿晚饭。
广市的夏天与滨市有着天壤之别,更热,也更闷,总是感觉胸口里憋着一口气,感觉特别不畅快,就算是连续抽烟,也无法缓解。
不但如此,广市的热闹也与滨市有着天壤之别,这里兼容并包,可以见到全国各地的人,各种口音都能听得到。
就比如说这个大排档的老板,他就是一个正宗的新疆人,但是他手下所招的服务员却是四川和贵州的,平常交流起来都有些费劲……
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广市是一个遍地都是机会的城市,所以才会吸引很多全国各地的人过来淘金。
然而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经济条件越好,就越吸引人才,人才越多,经济条件才会越好。
滨市与广市一比就差太多了,哪里现在还是臃肿的国有制经济当道的时代,一个工厂好几万人,只要是工人身份就可以麻木的混日子,衣食无忧。
都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这种体制之下,基本上人人不思进取,反正不管努不努力都是那些钱,都可以养家糊口。
而且外来人才在滨市也完全没有任何发展的土壤,因为在八十年代初期,工人是讲究接班的。
父亲退休了,就把公职传给了儿子,外地人一来,就算是再有能力也得干瞪眼,根本就融入不了这个大集体之中。
在这种条件之下,所滋生的只有傲慢和懒惰,都说东北是共和国的长子,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也是最守旧,最墨守成规,最没有活力的一个,现在看来虽然很有实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越来越深入,这个共和国的长子就跟不上时代了,早晚都要在洪流之中渐渐失去优势。
“陈山,你也应该看到了,滨市的前途远远不如这里,要不做完这单生意,赚到了钱之后就留在这里吧,回东北那边没有发展。”
王宇举起了啤酒杯,突然对陈山说道,不多不说,王宇的眼光还是可以的,他能够看得出来留在哪里更加有利。
东北的经济就像是冢中枯骨一样,虽然现在国有制经济看起来还很繁荣,但现在充其量就是回光返照罢了,很多尖锐的问题现在已经凸显了出来,用不了多久,这种模式就将无法符合改革开放的时代。
到时候转型困难,国有制大型工厂的荣光将不复存在,甚至还会急转直下,出现大规模的下岗潮。
那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到时候再想要去南方发展已经来不及了,因为经过了将近十年的耕耘,很多产业都已经成型了,留给下岗工人的机会已经很少了。
所以要在南方发展,现在就是最后的时机,一旦错过了,那么恐怕就只能在两难之中苦苦挣扎。
“不了,我还是要留在东北,比滨市好的地方有的是,但那是我的家乡,不管他变成了什么样,我都要留下!”
陈山斩钉截铁的说道,完全不允许有任何质疑。
他是一个从未来穿越过来的人,自然会知道东北地区的经济到时候会落后成什么样,也知道现在风口到底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