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正是这京都正音暴露了他的身份。
京都正音也叫雅言,是属于他们世家之间的语言,是从周时期就传下来的。
当年周王以洛阳为东都,到了后期更是直接将都城搬到了洛阳,所以从那个时期开始雒邑音就成了当时的标准官话。
但千万不要以为这个雅言就是河洛地区的地方话了,实际上雅言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系统,压根和黔首没关系。
所以流传下来的雅言,即便是现在的洛阳人其实都听不懂的。
那这个语言是怎么流传的呢?
其实就靠学习这一条路。
当年周王分封诸侯到四方,那都是天南海北的,其间又不知道隔了多少代了。
而每年这些诸侯子弟去洛阳见周王的时候,这天南地北的亲戚们怎么交流呢?
就得靠这标准的雅言来交流。
而当时最重要的雅言学习材料就是《诗经》。
作为一个贵族子弟,你在蒙学的时候就需要跟着老师用雅言诵读《诗经》,直到完全掌握住雅言。
这样你才具备交游天下的能力。
后来孔子给他三千个学生讲学也是用雅言教的。
可以说只有掌握雅言,你才能具备做官的能力,不然话都听不懂,怎么进步?
到了汉时,帝国的疆域更大了,官僚流动性也更复杂了,掌握雅言也就成了更加硬性的条件。
可以说,一个不会说雅言的人,即便因为皇帝赏识而做了官,最后也是寸步南行。
但这个雅言和雅言之间却也有口音不同。
其中最最标准的雅言,无不只有两种情况才能掌握。
一个就是你的家族就生活在京都,平日接触的就是士族圈,所以自然是标准。
另外一个可能就是,你家有足够的影响力和财力去延揽京都的士子,让他作为家族子弟的老师。
要不耳濡目染,要不手把手教,不然你一定带口音。
也正是这个潜藏的条件,以至于士族圈里交流,只要开头第一句话就能确定你家族的地位高低。
口音越正,越是出自大贵族,大世家。
而不巧,曹操家就是这样的京都大贵族,大世家,他刚刚冲上面回的那句正是他下意识说出的洛阳正音。
此刻,曹操也不太确定自己有没有因为口音的原因而暴露。
毕竟这里只是一处偏僻贫穷的坞壁,那中年人可能终其一生都没听过这样的口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曹操却不敢赌,他顾不得劳累,就要往山里跑。
而为了不引起怀疑,曹操甚至不敢跑,只能快步急走。
可就是这个时候,后面坞壁的木门开了,然后从里面奔出两个主仆,其中一个少年样貌的,看着曹操匆忙离开的背影,大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