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佳人走了。
因着骄傲、倔强和赌气,公孙佳人走得很干脆,毫不拖泥带水,甚至连道别都没有说。
反正她私心底以为,自己顺便出去印证所学后,就可以回来找丹丘子的。
为什么我要用“回来”这个词?好奇怪……
公孙佳人摇了摇头,一路飞掠下山去。
人生许多时候就是这样,你常常以为还有大把机会,多年之后回想,那一赌气、一个念头起落间,就造就了一生的错过。
公孙佳人走了,时常过来拜访的李十二也突然来不了了。
那是公孙佳人走后的第四天,李十二的书童丹砂给许仙送来了李十二的亲笔信。大意是说父亲李客病重,李十二要侍奉左右。
在这封信后一个月的某一天,丹砂又来送信,这次是口信,而书童丹砂穿了一身麻衣丧服。
李客骤逝。
李十二依礼需居家守丧三年,不得参加任何宴饮、访友、社交及娱乐活动。
本来许国公、前宰相、现益州长史苏颋看了李十二的干谒诗赋后,曾当众夸奖他“天才英丽,下笔不休”,预言“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有意推荐提携这个蜀地俊才。
然而,李客这一亡故,李十二的大好开局立刻就付诸东流了。
当然,正沉浸在丧父之痛的李十二,是完全没有什么心思计较这个的。
毕竟入仕机会总还会有的,疼爱宠溺自己的父亲却只有一个,失去便成永诀。
许仙把峨眉山的诸位高道也访得差不多了,一时也忽觉无趣,又怕公孙佳人突然哪天又杀回来粘着自己,便也在两个月后下了峨眉山。
……
“元兄欲往何处?”锦官城,李府门口,麻衣丧服的李十二问前来辞别的许仙道。
数月不见,这个神采奕奕、飞扬自雄的不羁青年面目有着罕见的肃静憔悴,慈父骤亡的悲痛以及兄弟姐妹对家产的你争我夺让天真烂漫的李十二备受打击。
“贫道意欲先在蜀地四处转转,然后或入吐蕃、或往南诏,亦有心深入突厥、柔然草原,尚无定方,三五年后再回神州。”许仙淡淡道。
李十二神情一紧,关切道:“吐蕃、南诏、突厥、柔然等皆非我族类,元兄若要执意前往,请务必小心戒慎。”
许仙点了点头,道:“欲修大道,当遍览人间。贫道特来与李兄辞行,望君珍重。”
说着,许仙对着李十二做了个道礼。
李十二也赶紧揖礼道:“元兄珍重!料元兄归来时,我守丧期也已满,届时我亦将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待他朝与元兄相逢江湖,再举杯同饮!”
许仙笑了笑,拍了拍李十二的肩膀,认真道:“世事无常,前路艰难。愿李兄常存此赤子之心,并深味这复杂的人世间。”
李十二想到家中那一团乌七八糟的事情,心有戚戚,复生戒慎,肃然道:“元兄良言,我谨记之。”
许仙点了点头,袍袖挥酒,转身踏歌而去:“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李十二听到最后这几句“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知道丹丘子道长是在安慰自己,一时既然怆然又是莫名慰藉,不觉呆立木然。
……
少不入川,老不出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