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徐晓晴偷人的缘故,余途从小就被欺负,因为有个贱人母亲;
在父亲死后,徐晓晴和李大郎远走,周围的邻居见到余途,更加会指指点点。
是余途奶奶的凶悍,让左邻右舍喊怕,这才将小小的余途保护了起来。
以上的这些显示事情,就是我在384章中所说的,我那个同事真正的故事,这就是他的童年。
……
但是徐晓晴后面的事情都是假的;
都是余途长时间以来的幻想。
关于幻想的定义,不知道各位读者有没有这种体验:
一种憎恨的事情在脑海之中挥之不去,那么会为这件罪恶的事情,增加更多的罪恶的定义!
所以余途对于徐晓晴的憎恨,是步步递增的。
初次在幻想中见到徐晓晴之时,余途只是憎恨徐晓晴为什么不爱自己;
为什么可以爱二郎,但是却不能爱自己?
这是余途对于徐晓晴的质问。
但是这个单一的理由,是支撑不了余途的憎恨的。
所以在余途的潜意识里面,会默默的将其他的事情,也施加在徐晓晴的身上,来保持对于徐晓晴恨。
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有些人在恨一个人的时候,就会凭空的补全许许多多的憎恨。
所以在余途的幻想中:
奶奶的死,是徐晓晴和大郎杀的;
邻居家姐姐,是徐晓晴和大郎联合欺负的(这个没写,后面详细说,这个是余途恨徐晓晴的另外一个原因,太毒没敢写。);
徐晓晴也疯了、杀了其亲生父母、和亲儿子二郎有染、怀了二郎的孩子……
这一切,都是余途在脑海之中,因为对于徐晓晴的憎恨,层层递进的幻想。
……没错,这一切也是我说的那个同事,他描述出来的幻想,这是他长久以来的疯狂……
类似原话(原意不变,原话我记不太清了):
“我觉得我奶奶的死,估计都是我妈那个贱人弄死的,我妈肯定很恨我奶奶!”
“我妈肯定也恨她爸妈,肯定的,我妈的那个姘头也恨,肯定也会报复她爸妈!”
“你说我妈这么喜欢她姘头,她和她姘头生的儿子,长得肯定像她姘头!”
“呵呵,她姘头老了,说不定她就看上她儿子了。”
“再给她儿子*个**……”
以上,还有更多的细节幻想描述,在这里就不好详细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