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云衢和张祝满脸迷茫的在一旁看着杨林“叽哩哇啦”的与古德雷斯交谈,一时不明所以。直到后来古德雷斯带来的通译给翻译后,才明白双方交谈的内容。
邢云衢对此持谨慎态度,他认为与这些西夷打交道要多留心眼儿,不能被骗了。尤其是背着朝廷的这种交易,万一被人检举就麻烦了。
张祝与邢云衢的态度截然相反,他认为有钱为啥不赚?管他什么这规矩那规矩的,那都是给老实人定的。这年头只要脑瓜活儿把上下关系打点好,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与西夷做买卖又不是卖国,即便有人检举也没啥可怕的,大不了花钱呗。
古德雷斯看出邢云衢是杨林的幕僚,为了让他放心,说这些事情不用担心,他们自然会出头解决的。绝不会影响双方的合作,更不会影响杨林和诸位的前途。
杨林很纳闷古德雷斯为啥会这么有底气,接下来的交谈他才得知,葡萄牙布拉干萨公爵的长子若昂秘密来到京师,并以葡萄牙外交使节的身份寻求与大明的合作。
华夏自古对外交往有个不好的特点——吃软不吃硬。谁要是以武力攻击华夏都会遭到强力反弹。但是一旦有人以低姿态寻求华夏的帮助,那么从上至下都会生出怜悯痛爱之心,倾尽全力也要护他周全。
若昂的姿态就放的很低,因此获得了明朝廷上下普遍的同情和好感。而且有不少朝臣认为,葡萄牙虽离大明遥远,但日后要是能与其结成良好的外交关系,那么这是大明扬威异域的一种表现,更是天朝上国支持弱小秉持公义的典范。所以明朝廷对若昂复国的心愿表示了同情,上下对其在中国的活动也普遍给予了照顾。
明朝虽然闭关锁国,但是并不是盲目的排斥对外交往。此时与欧洲方面是有较深接触的。这从允许西方传教士可以传教就可以看出来。
古德雷斯很明显是熟悉明朝官场的,否则葡萄牙方面也不可能派他来。他直言不讳的说出葡萄牙要与杨林合作的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杨林会葡萄牙语而且还知道玉米、番薯等农作物,并有对世界局势的了解和相应的地理知识。这在明朝现在庞大的官僚体系中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他们相信,与一位熟谙葡萄牙语的明朝官员交往要胜过一百位不会葡萄牙语的官员。
古德雷斯来到叆阳除了完成与杨林的交易以外,另一个目的就是验证后金对双方今后的贸易是否具有威胁。因为他们非常需要明朝的矿产、商品等,但是在与沿海地区的交易中正如他们自己所言,受到太多掣肘了。
在与中国官员和百姓的交往中,他们发现大明辽东地区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具有贸易的巨大潜力。很适合他们作为复国物资来源地和交易地。即便为此要冒很大的风险和承担较大的成本,他们也认为值得。但是对于后金的威胁他们也极为担心。
杨林把后金反叛的前因后果详细说了一遍,又把后金八旗军的组织构成、战术特点以及装备水平也都说了一遍。而且还述说了自己这几次与后金方面的交战过程。并对此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只要足额按时发饷、招募优质兵员和严格训练,明朝军队完全有能力剿灭后金的叛乱。
古德雷斯对此很赞同。他听得很详细不时的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让一旁的副官详细记录下杨林所说的重点,以便回去后向上面汇报后金方面的情况。其中最让他打抱不平的地方就是努尔哈赤忘恩负义、烧杀掳掠的行为。他认为这是纯粹的野蛮人行径,不值得同情和获得赦免。
杨林对此撇撇嘴,暗道你们这帮家伙也没好到哪里去。美洲的阿兹特克、玛雅、印加三大文明可都是毁在你们的“表哥”西班牙人手中。
古德雷斯表示,如果杨林愿意,他可以向上面申请调拨一支军队来叆阳保护双方的贸易路线。
杨林立即否决了这个提议,澳门的例子可摆在哪呢。这帮西方殖民者的话不能轻信。他道:“如果我们大明要是不能剿灭这些叛乱者,那么就不叫大明了。所以上校先生不用担心这一点,我有能力确保我们的贸易安全。”
双方接下来的对话让古德雷斯感到惊讶和难以理解,杨林表示他准备奏请朝廷,建议在镇江堡南边的太平沟一带,也就是古德雷斯他们登陆的地方,修建一座既可以进行海上贸易又可以驻泊水师的大型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