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穿越伊犁河谷,从大汉的长安城到里海西岸的山海城到底有多远?
这个时代没有精确的数字,乞力按照他们每日行军日志,一路杀来的路程来计算,足足有一万六千里。
袁华这个时代,不可能为这样一条漫长的道路修建道路,但草原,荒野和山脉之间,来往的人类早已形成了最原始的道路。
这条道路虽然泥泞,虽然荒凉,虽然颠簸,但人和牛马走的多了,这条路就在这里。
袁华的整个西域和平和通商协议里面,牵涉的的东西有很多,甚至很多都是他带着古尔丽和几个白马少年连夜思考的,还仅仅只是一个框架。
但这个协议,从根本上将改变不奴族和大汉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安全态势。
这份协议有两点是核心,:第一个核心,是驿站!
从长安到焉耆有七千三百里,这一段的贸易驿站将由大汉负责建造,每五十里会有一个商业驿站。从焉耆到山海城,又有八千七百里,这一段的驿站将由不奴族来承建。
按照袁华的要求,这个驿站其实是一个小型综合体,它的规模可以不大,但功能必须齐全:
第一,它必须是通信传递的节点。在这个没有现代通信技术的时代,驿站通过马匹或步行传递书信、公文,商业合同,银票和军事情报,是国家级别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值得重视的是袁华提出了银票,长安和山海城双方同时将在对方处存有一笔金银作为银票对换的本金,而商人使用银票要叫一笔费用,这是驿站的第一笔经济来源。
第二,驿站是古代交通网络的节点,驿站和道路构成了古代的交通网络,它们通常沿着主要道路分布,为长途旅行者和商队提供休息和补给的场所。
袁华首次提出了提供住宿,饮食,酒馆和马匹的草料豆料的服务,这些服务的定价将核算成本,按照商队可以承受的价格提供,这是驿站的第二个收入来源。
第三,快马和人员快送服务,在战争时期,驿站可以迅速提供马匹,传递军事命令和情报,对于军事行动的协调和指挥至关重要。
第四,驿站商业贸易,驿站也是商业贸易的中转站,商人和货物在这里停留,进行交易或等待进一步的运输。驿站本身可以展示当地物产,提供交易服务。
第五,面向普通人的邮政服务,袁华觉得这一次他和山海城之间的通信极为艰难,驿站还需要承担面相普通人邮政服务的角色,负责邮件和小型物品的收集、分类和分发。
第六,双方各派出一支大型散货商队,每月定期从长安和山海城之间发出,可以收取运费,送到各个驿站或者城市。这也是驿站系统的盈利项目之一,小商队完全可以将货物转交给这些商队,而不用自己牵着马牛去走这么漫长的道路,整整一个来回。
第七,依托大型驿站,袁华他们将在伊犁河谷和四河草原分别建立起两个巨大的商业集贸市场,并希望由这些大型的贸易市场形成大型经济连接点,而后由这个集市再慢慢发展成城市。这些驿站里面的市集,将首先向外收取摊位租金,然后是租赁门店,最后随着城市建立,还能销售地产!
总之,袁华给出的驿站计划,是一个既能服务商队,也能服务国家的体系。
最有趣的是,袁华认为驿站能赚钱,这真的对于汉代人是一个非常烧脑的问题。
第二个核心,是和平!
如果连和平都没有,谈什么贸易。
沿途驿站所牵涉的沿路部族,都必须签订军事保护驿站协议,并要同意不奴族和汉族军队进入的许可。
如果有谁在沿途,却不签署这份协议,那么不奴族和大汉有讨伐他的权力。
原理上,伊犁河谷以东归大汉管理,伊犁河谷以西归不奴族管理,在特殊情况下,双方可以合兵一起讨伐。
这个特殊情况就是匈奴!双方都承诺全力打击匈奴人的势力。
这里面,袁华写入了一个特别条款,那就是每年的四月,双方都必须同时出动三万以上的轻骑兵,从东西两个方向,同时进入北方,不进行大规模作战,只消灭匈奴小部落。进行积极的战略性进攻,绞杀匈奴人根基的战略,直到匈奴臣服,愿意被拆散。
这个特别条款非常重要,因为匈奴是大汉的大患,大汉人人得而诛之。加上这条条款,将极大推动大汉方面对协议的认同。谁都希望从东西两路同时夹击匈奴。
两万不奴骑兵在新的万夫长带领下,继续向北征伐匈奴。
现在袁华正带着商队的八千人和乞力的两千不奴士兵一起返回四河草原,乞力看过协议以后对袁华说:“如果大汉同意这份协议,那匈奴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