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黑着脸离开了夜月学宫,他甚至都没叫上曾纡,脸色阴郁极了。
曾纡赶忙跟上赵官家离开夜月学宫。
只有程颐还坐在凉亭内发呆,许久后他轻轻叹口气,摇头道:“泥菩萨还有三分火气,更何况他还是大宋官家。”
咱对外唯唯诺诺,收拾你们这些朝堂贼厮还不重拳出击?
这个赵挺之啊,究竟培养了个什么傻儿子?书是这么读的吗?脑子读傻了?
真正的读书人应该像陈宁那样左右逢源,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和陈宁比,他差远了!
等等,老夫为什么会欣赏那臭小子?
程颐恶狠狠的摇摇头,摒弃掉这种想法,然后又叹口气,抬头望着天。
“天阴了。”
……
赵官家回到大内,坐在大殿,胸脯起伏不定,许久后才问内宦杨戬道:“明年秋闱的同知贡举选出来没有?”
杨戬忙欠身对赵佶道:“回官家,一共两名同知贡举,都选出来了呢。”
“给朕看看。”
宋代的省、州两试都会提前定下同知贡举,一般会在六部侍郎和台谏官中选差,每举两到三名。
主要差遣是协助知贡举主持考试、评定试卷、决定去取高下。
在察举制被科举制取代后,到宋朝更注重国家抡才大典,选取的官员都是国家未来的基石,帝国从上到下不可能不重视抡才大事。
能被推举同知贡举的差遣,在文人士大夫官吏中,是神圣高尚的,没有人不眼红,每两年就选两三个人,这差遣多么精贵可想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宋朝三冗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冗官,官、职、差遣、职事官、寄禄官、散阶官、散官……你敢想象,这些官位都能被加在同一个人身上?
赵官家拿着名录看了一眼,眉宇微蹙,提起朱笔,将其中吏部侍郎、给事中赵挺之划去,对杨戬道:“让知贡举给朕重新推选人来!”
杨戬不知道赵挺之怎么得罪了官家,但也不敢多问,忙不迭道:“遵旨。”
赵佶沉思片刻,叫住杨戬道:“你再去指点指点御史右丞蔡京,让他给朕找罪证弹劾秘书少监赵存诚,中书舍人赵思诚,中书检正陈右中。”
“喏。”
……
吏部。
赵挺之正在衙门喝着早茶,随意翻看着吏部衙署的文书。
他的职事是吏部侍郎,但最近有了差遣,差遣是实官,吏部侍郎是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