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爵位的等级体系有点像修仙小说。
同级别爵位上升很容易,譬如大夫这个阶段,三级跳屡见不鲜。
卿这个阶段,五级连跳直接封侯的都有。
但是从士到大夫,从大夫到卿,这种就差临门一脚的级别想要晋升却很难很难。
从士到大夫的门槛最严,基本上大部分黎庶战场因功封爵一辈子也只能在士这个阶段上下起伏。
如果有幸突破大夫门槛,还要面临从大夫到卿这个门槛。
其实本质上,秦虽有军功爵制度,但是依旧没有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黔首完成从白身到卿的阶级跨越。
本质上只不过是把如今的四等分体系给分为二十等分,看似有所提升,实际原地打转。
理论上来说,赵泗,是第一个,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黔首,一个非贵族后裔的白身,直升右庶长。
而这,仅仅是其次罢了!
最令人关注的,还是赵泗侍郎的官位。
郎中令分四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
这四种都可以统称为郎官,侍郎算是二等郎官,在往上升一级就是郎中,郎中再往上就是九卿。
郎中令的职责很杂,很多,宫前近侍,议论朝政,权利有大有小,不以等级,而以王前亲近来区分。
一般来说郎官如果不能熬到郎中亦或者郎中令,最终的结果就是外放。
像侍郎这个二级郎官,外放一般都是郡部起手了,当然,能不能外放那就得看始皇帝能不能想起来有你这个人了。
但是毫无疑问,赵泗被始皇帝钦点侍郎,简在帝心无需多疑,未来前途可谓一片坦荡,摆明了就是要带在身边侍奉左右亲近培养。
虽然朝堂之中比赵泗官职高者不在少数,但是面对郎官这等王前亲近之官,尤其是赵泗这等钦点侍郎,须得天生矮上三分。
最关键的是郎中令属官出身,相当于黄埔出身,虽是王前亲近之职,却不是幸进媚上。
赵泗只要保持简在帝心,日后不管是外放主持一地军政大权,还是换部门主政于朝堂搅动风云的,都可谓是水到渠成。
赵泗自己对于这个结果也很意外,他本以为自己应该是从议郎或者中郎做起。如此赏赐已经出乎预料,赵泗赶忙躬身谢恩。
实际上,蒙毅最开始的提议是左庶长之爵和议郎之官。
左庶长,刚好跨过卿这个门槛,但是是最低级别的卿,不那么惹眼,上升空间大。
议郎,郎官之中微末之流,却亦可王前亲近。
只不过始皇帝最终又把爵位和官位往上多拔了两下。
实际上也不算多,这功劳要是实打实的算在赵泗身上,封侯也不为过,问题是赵泗接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