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6、互补
无论是朱棣的大明风华世界,还是刘邦的大汉帝国,实际上都是这么调节的。
效果确实是好的不能再好。
特别是过程还十分的顺滑,根本不可能掀起一丝风浪来。
到如今,已经接近三代更迭,其中炎黄百姓的占比早就超过半数,未来再过一两代,这一比率只会更高,最后占据八九成也不是什么大事。
他们现如今从自家世界迁移到刘浩地球的人口数量,每一个也都超过了五千万之巨。
这一数量,在过去他们一统自家星球之时,几乎就是自家所有人口了,可现在呢?似乎还游刃有余。
也是,咱们可不可能那现代世界的咱们去考量古代世界的他们。
多子多福,在过去几千年里,可都是刻入咱们骨髓深处的基因,可都是得到咱们普世认可和坚定的。
吃得饱穿的暖,自然要多生多养。
当大明风华世界的与刘邦的大汉帝国引入了良好的保育体系之后,那可是几乎生一个活一个,人口的暴增还不是必然之事?
这已经不是一代人就增长一倍的问题,而是往往下一代的数量四五个倍数的碾压了上一代。
也是因此,才能让他们敢于在刘浩地球占据之地迁移来五千万数量之多。
你会发现,哪怕他们迁移了五千万人口到来,在这里建设的各种建筑,实际上也并非真正的现代化高楼。
或者说,他们依旧不习惯去搞什么高楼大厦,依旧在坚持一家一户独门小院模式。
相比于古代世界,这些小院自然高出许多,三四层基本都有,但也基本到底为止了。
似乎他们就是不习惯继续往上推高。
这就和他们现在依旧和现代世界有着不小区别的学子教导一样。
不是他们没有引入科学,而是他们似乎将教导的主体放在百家经典之内。
道理很简单,就是他们对自身文明文化的坚定认可。
你可以在其中找出其他许多可能的缘由,但那都不是最主要的。
最主要的自然是百家修行体系的完善,是大明帝国认为哪怕这些孩子们未来在其他修行体系之中并没有多大天赋,也能通过读书来积累自身,在百家修行体系之中继续攀登。
哪怕刘邦和张良,朱棣一家子,都知道科学对建设世界的重要性,可有些东西不是你知道了就可以很好很快的大规模推广的。
他们或许一开始只是考虑这需要一个过程,于是在其中加入了理科种种,占比并不大。
可后来却发现这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因为真正对理科种种兴趣十足的孩子们,很快就能够从中脱颖而出,这些人哪怕在自家世界不好教导,无非将他们送到刘浩龙国或者一人之下与亮剑世界之中而已。
人才终归是人才,似乎自己并不需要大规模去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