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振今天穿的有点潮,敲起架子鼓来还挺有摇滚范。
《那些年》的编曲长达6分多钟,在录制时分成了好几段。
只是第一段就录制了七八遍,三人都在互相熟悉和磨合,多花点时间也正常。
等磨合的差不多,对曲子也熟练后,后面几段就顺利多了。
每录制好一段,廖振都会很客气的询问周知非的看法。
周知非能有什么看法,只能对比前世的原版。
但有着参照,他也确实发现了曲子里的一些瑕疵。
修改过后的听感确实让人觉得更好,这无形中又让周知非装了个逼。
让廖振不禁感叹人跟人之间的天赋差距之大,周知非的音感让他觉得这就是老天爷赏饭吃的典型。
编曲的实况录制很顺利,11点钟就已经录制好了让所有人满意的版本。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周知非又跟着廖振学到了不少制作上的知识点。
他的心并不浮躁,而且现在还很年轻,他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学习更为正式的乐理知识,摆脱前世野路子的影子。
而且他的记忆里还有着前世那么多的经典歌曲,他真的不缺“灵感”。
周知非要做的就是丰富自身,免得露馅了。
永远不要小看他人,他就算要写歌那也是不能超出自己的认知范畴。
因为你不会相信一个8岁小孩,能够写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样的诗句。
周知非宁愿相信4岁小儿能够自学微积分,也不相信没有完整世界观的人能写出这样的诗句。
把这逻辑放到音乐创作上也一样,你不会相信一个连简谱都看不懂的人,居然能够创作出一首接着一首的金曲。
下午就是歌曲的人声录制。
演唱的录制有专门的隔音录制棚。
赵易锋戴着耳机,站在了麦克风前。
要说周知非是《那些年》的创作者,这首歌的所有版权都在他手上,所以理论上他对《那些年》具有生杀大权。
但这首歌的制作人毕竟是廖振而不是周知非,所以他的态度很是谦逊。
并没有给人那种因为自己天赋很高,就一股子年少轻狂眼高于顶的感觉。
廖振越看就越觉得这年轻人有前途,所以对周知非愈发的尊重。因为能恪守本心的制作人,肯定会有更加广阔的未来。
赵易锋先是演唱《那些年》的第一遍,赵易锋自觉发挥的很好,唱功上把自身所学发挥的淋漓尽致。
调音师也是觉得非常轻松,收音的效果很好。
他还在心底感叹科班出身就是科班出身,唱功之高绝对不是公司的那些网红歌手能够相提并论的。
每次给她们录制时,调音师都得使劲浑身解数,不然修都修不过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