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那两名记者便采访我。当问到我是哪年出生时,我本来是想说同治三年生人。结果,旁边有个好事者,抢先说我是乾隆年间出生的。几个老人也笑嘻嘻地附和。
那两名记者很震惊,便问我是不是真的。我也童心大发,随口胡诌,说自己是乾隆四十三年生人。那两名记者也没有认真去核实真假,回去以后,就写了一篇文章。
标题是——震惊,乾隆四十三年生人至今尚存,报道了我的事情。最近,一些新媒体又把这桩旧事重新炒了一番,说我是当前最长寿的老人,活了256岁。整件事情就是这么来的。”
“实际上,您是同治三年生人?”
“没错。换算成公历的话,我的出生时间就是1864年9月28日。”
“1864年9月28日?”
方霹喃喃自语,突然叹道:“那您是和第一国际同一天诞生的?”
“是的。”
魏葵杨和方霹相视一眼后,继续说道:“那你在1957年重生,呃,是被挖出来后,又经历了哪些事情,和我们讲一讲吧。”
“和之前的经历相比,我这一段人生旅程就平淡了许多。从山上下来后,我处于一种很茫然的状态,就漫无目的地随便走,摘野果吃,在垃圾堆里翻找东西吃。
就这样过着流浪的生活,直到我来到灵山村。一个女人见我可怜,便塞给我一个烙饼吃,又带我到小溪边洗澡。后来,她便成为我的妻子。
那时候,我妻子刚好丧偶,家里有五个孩子要养,急缺一个男人。而我恰好也需要一个地方落脚。两人一拍即合,成了一对夫妻。
就这样,在村长、村里乡贤的主持下,我们简单举行了婚礼。我就变成灵山村的农民。虽然苦一些,但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可到了第二年,风向有些变了。
记得大概是1958年5月的时候,村长把我们召集在一起,说上面决定了,要苦干三年,基本改变贫困面貌,还说要大干十五年,提前赶超英美。
大家当时听了笑嘻嘻,没太当一回事。结果,过段时间后,大量的人民公社成立了。公社干部纷纷来到田间地头,指导我们生产。
当时,衡量经济发展快不快、猛不猛,关键是要体现在两个指标上——粮食和钢铁。先说粮食生产吧。那时候,有一个响亮的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说来也奇怪,口号喊出去后,各地便开展轰轰烈烈的生产大擂台、大比武的比赛。各地的粮食亩产,不断地突破新高。
我至今还记得,《人民日报》在1958年8月15日报道,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建国第一农业社,创造了亩产干谷三万六千九百五十六斤的丰产记录。
报纸上还贴了一张照片。田地里,那些早稻长得密密厚厚,孩子们站在上面,就像站在沙发上似的。”
“真的有这样的报道?亩产斤?现在高产的水稻,好像亩产也只不过是1200斤吧。”
“是真的,你没听错,是斤。当时,麻城的这个公社田被誉为天下第一田。很多人都去参观过。上海电影制片厂还专门去拍成一部片子,进行广泛宣传。
紧接着,《人民日报》又报道,福建英湖社的花生亩产再创世界纪录,亩产高达斤。但没多久,麻城的天下第一田就被别的公社超越,亩产的新高不断被突破。
我记得,当时最高纪录是亩产水稻十四万斤。是哪个公社种出来的,我倒是忘了。”
“难道当时,就没人对此怀疑吗?”
“当然也有人怀疑。但那时候的风气,就是不允许你怀疑。当发出质疑声音的人被批斗后,大家都不吭声了,开始把谎言当成真理。”
“就像是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
“没错,但皇帝的新装并不是童话。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皇帝的新装曾经在历史上无数次上演过,只不过版本有所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