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摞线装书,他没有打开查看,赵老敢那边捆扎的很规整,老书也没有发霉,存放的状态很不错。
将药箱里的犀角杯、珠串、银元,放进自己的军挎。
这一趟,仅是这些东西,对他而言也足够了。
珠串李胜利也仔细的检查过,确定是奇楠无疑。
小的那一串还没什么,大的那串十八子,绝对是同类物品之中的极品,属于千金难求的好东西。
只不过当文玩来定价,在绝大多数人不识货的前提下,这些东西还真是不值一件狗皮大衣。
饭都吃不饱,再好的文玩也不过就是破烂而已。
将自己认为值钱的东西放进军挎,又试了一下新改的牛皮背包,正好可以放下洋镐、工兵铲。
将工具装好,又塞满了棉鞋,背包也被撑了起来,细密的针脚看上去赏心悦目。
剩下的棉袄、渔网,也被他捆在了一起,一块放到了外屋。
忙活完这些,李胜利就半躺在床上,开始端详挎包里的犀角杯跟奇楠珠串。
犀角这东西,对小儿高烧惊厥而言,可谓是一味圣药。
在李胜利看来,这东西的药用价值,要远远大于文玩价值。
虽说羚羊角也可以替代,但疗效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时间在把玩古物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流逝,等听到院里响起车马声,窗外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出门看到已经装了小半的马车,李胜利刚要说话,就被赵满奎给拦住了。
“胜利,准备吃饭了,咱们哥俩再喝点儿?
车上的东西,算是村里出的诊费,你给村里治好了三个壮劳力,这是该得的,咱们就别推让了。”
晚饭是中午剩的兔杂烩白菜,主食是新做的两合面馒头,美美的吃了一顿。
不等李胜利起身,海爷就把三个孙子叫进了里屋。
明天要早起,夜里也没什么娱乐活动,李胜利早早的就睡下了。
第二天,天不亮他就被赵有方招呼了起来,众人一起装好车,赵满奎一路将四人送到了村口,这才转身回家。
路上,忠厚的赵老大依旧话不多,老二还是缠着李胜利打听看鱼下套的经验。
大概七八点钟的样子,马车就进了安定门,一路上算是顺风顺水。
在李胜利的指引下,赵老大驾着马车到了四合院所在的街口。
初冬的工作日,街上也没什么人,怕惊着韩娘们,李胜利让三兄弟在外面等着,自己先进了院子。
刚刚忙碌完的四合院里,空无一人,李胜利悄悄推开屋门,迎来的就是老妈韩金花锋利的目光。
“还知道回家?”
听老妈的声音逐渐拔高,李胜利忙不迭的从裤兜里掏出了大金块。
“妈,金子!
这儿还有现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