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要不是腿脚走得趔趄,摔在道上,否则全都不舍得坐板车上。
前头拉车,后头推车的都是村里的妇人小子。
一眼看去,那豆大的汗珠子,簌簌直往下掉,脖颈、手臂青筋暴起,每个人都是咬牙前进。
石潭镇的周围景色,大伙已经没有心思和余力欣赏观看。
穿过石潭镇,已经到下午。
走了约莫一个半小时,终于来到石桥子村,里正家在这里。
石桥子村位于小清河西边,后背靠这小青山,四处都是开阔的平地。
从大路踏上石桥,便进入石桥子村。
两边都是绿油油的水稻田,一条条沟渠将小清河水引入田间,灌溉滋养出这篇肥沃的土地。
稻田中,零星分布着几处凸起来的小山包,都种满了各种果树或是杂粮。
山脚下的村庄,余晖笼罩着,一缕缕白烟自青瓦的烟囱里袅袅升起。
阡陌纵横间,三三两两背着锄头,挑着担子的人们,踏着夕阳归家。
宛如陶渊明理想中的桃花源。
这画卷一般的情景,让林家村人全都看呆了。所有的委屈与心酸,好似在这一瞬间被抚平。
所有的苦难,若是为了眼前的生活,都是值得歌颂的。
许衙役见怪不怪,这都是他平常的生活。
石桥子村里正家,就住在村中间的最气派的青瓦房里。
路上,还有人同许衙役打招呼。
“许兄弟,回来啦?田里抓了几尾鱼,来家吃?”
“麻子婶,回来找我爹办事呢,得忙完才得空。”
“那婶子不耽误你办正事。”
从他们的对话中,林泽他们知晓,这位许衙役就是这个村的,还是里正的儿子。
难怪安排他带队,这还能顺道回家了。
许衙役这人,对村里的乡亲们各个都能笑脸相对,看得出来是个很会办事的,但又非常双标。
村里来了一大群生人,还是许里正小儿子带回来的,早就传开了。
一行人刚到里正家门口,就有人迎出来。
一个三十岁上下的妇人,从院子里迎出来。
她头上裹着淡蓝色的布巾,身上衣裳的料子看着补丁不多,且都在拼接的地方用心绣着不同的花样,可见是个极为在意形象的。
“四弟,家来了?”
“嗯,三嫂,爹在哪?要他领人去一趟桃花坪。”许衙役矜持点头应道。
许家三嫂笑吟吟将人迎进门,“堂屋呢,老爷子听村里人说你今儿回家,刚让你三哥去老七家打半斤酒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