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德见林泽意已决,只再度说明道,“林公子,这一片都是我们谢家的山林,一般来说祖地这边是不会有什么外人擅入。但出了这片祖地,其余的地方会有附近的猎户进山打猎或山民上山打柴。外头那只骡子就留在这儿,您若是有需要也方便下山。”
林泽点点头,“好,我记下了。”
谢德见林泽并没有另外的事情要交代,便向他行礼告辞。
林泽绕着草庐转了一圈,它坐落在山坡处较为平缓的地方,主体建筑的这间草庐是一室一厅的布局,屋里已经摆放好简单的家具,这也是林泽的要求,一桌一凳一床,多的不用。
草庐左边是一个草棚子,给骡子遮风挡雨用的。右边是个简单的灶房,草庐几十米外有条小溪流过,用水还算方便。离房子五米外单独弄了个茅房,免得大热天臭气熏天。林泽还自带了恭桶,在古代最烦就是上厕所。
林泽走一圈返回屋里先把闷热的假发摘下来,换上一个透气麻布编制的圆顶帽子。虽然这附近大概率不会有人,但林泽还是谨慎点,不让人看见自己那头还过于明显的短发。
收拾东西也是自我思考的时间,林泽把蚊帐挂上,将房间唯一的一张长桌临窗而放,推开木窗透风。
“一个月要做点什么?天天看这些闲书也没意思。”林泽顺势坐在木凳上,两手抵在桌面,透过窗户看向远处迢迢青山。
一下子想不到要做什么,林泽拿出手机看了眼,起身去小溪边提桶水回来煮个鸡蛋青菜面。
心里有点闷气,忙了一上午,也想了一上午,林泽还是迷茫,懒懒地躺回床上听歌睡觉。
结果两首歌循环了十几遍他都没有睡着,林泽蹭的就从床上坐起来,手机耳机全都收回空间。
“还是太闲,不累。”林泽自嘲道。
说完就起身带上草帽,出门前拿了块干净的布条和小半桶水往山上去。
走了十来分钟,林泽站在一座熟悉的墓碑前,自言自语道,“老师,我来陪您了。”
林泽笔直盯着墓碑看了好一会,开始擦拭恩师墓碑。挽起衣袖,沾湿布巾,林泽单膝跪在地上一点点从头到尾把碑文中的每一个字的缝隙都小心擦干净。
这一忙活就是四个多小时,太阳已经落山,林泽还没有回去的意思,他盘腿坐在墓碑前,“老师,如果您还在,瞧见我如今这样是不是很后悔当初给与我教导和帮助?虽然我顺利科考出仕,却没有照拂众生。如今更是无所事事,不知珍惜光阴,成日昏昏沉沉不知要往什么方向走。”
林泽低头轻笑,叹了声气,“穿越啊,哪来的逆袭?出仕混迹市井也不得安生,权贵官老爷能把我们连人带骨头都吞了。想来想去怕是躲进深山老林里,一辈子不与人接触才能远离那些祸害。可物质匮乏,一场小病也会要了我的小命。往前伸脚是个死,往后缩头也是绝路。我只恨您对我的期望全付诸东流,化为泡影。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这个不成器的,还有您留给我的那些珍贵书籍。我便是废了,时光不能倒流,不能给您机会重新选一个人培养,可书籍……书籍……”
林泽突然想到了什么,猛地抬头看向眼前的墓碑,“老师我许还能有些用处,把我两辈子的学识编著成书,传于后人……理工知识也许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呢!”
思路开阔之后,林泽先前的郁闷一扫而空,就算不去朝堂挣个一步升天的大功,他也可以做点什么了。
“高中全套教材加无数辅导资料,就不信弄不出一点东西来!”林泽仰天大笑,提着木桶脚步轻快地往山下走去。
晚上,林泽饭也不做,到小溪边洗了个冷水澡直接回草庐。躺在床上,放下蚊帐,两眼一闭就进空间了。
“我不能盲目翻看,这么多东西大海捞针没有效率。”林泽坐在柜台皮椅上,手里拿着去当暗探时的日记。
刚翻开前面的内容,林泽的灵感就来了,江南道这一路最突出的就是纺织业搞得很红火,因为不仅内销需求量大,出口给外国人也很多。
林泽记得纺织机这玩意在英国搞工业革命时打了个前锋,珍妮纺织机主要改进是将原本横着的纱锭转成竖立排放,这样一架织机就可以同时放下很多个纱锭,也就意味着同时可以纺出很多根线。
而且这个项目林泽很容易就会找到人去推广,因为收益群体是上层的人,他们有钱有权有资源,完全就是封建大资本家,能帮他们成倍成倍赚钱的纺织机,他们就跟鲨鱼见了血一般疯狂抢食。
纺织机具体怎么改进,林泽还得弄架纺织机和相关书籍资料来了解机器结构,毕竟英国有英国的纺织机,嘉国也有自己的。林泽根据这个大概的方向进行改动,整个过程还需要一位技艺娴熟的木匠辅助制作。
纺织机的技术革新一定会让手工业得到质的发展,但是农耕大国最重要的农业该怎么办呢。
林泽又开始看这本日记,刚才一翻就有灵感,让人不得不相信这有点玄学在。而且在这里面找到灵感的事让林泽心里也有安慰,至少他感觉这趟暗探任务的成果是有很多发掘潜力的。
“农业……农业…”林泽一边看一边想,结果没没翻多少页又看到了两个关键字眼“铁器”。
林泽两眼放光,把日记本一合,“农具的进步不正式从石器变成青铜再转入铁器吗?我的炼钢公式已经给陈辉鸣了,现在得想办法改进反应炉继续增加产量。不过铁矿这边我一时半会没法试验,还有没有别的东西呢?”
林泽这次把日记翻完也没有灵感了,只能先把刚才的两个思路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