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眸中暖了暖,手从单萃儿手中抽出,站起身子从墙边的烛架上取过一盏燃着的烛灯,缓缓将写着霍竹卿三字的长明灯点燃。
微风荡漾,充斥着温暖的日光从窗边斜射而来,将屋内的照射的明亮却又有些昏暗,烛光在此刻显得微弱,随着风而摇曳着烛火,在楚夫人的眼中,烛火好似在与她兴奋得打招呼一般。
她缓缓一笑,随后陷入了回忆中,这么多年,逐渐变得有些模糊的身影在脑海中逐渐变得清晰。
在单萃儿茫然不解的视线中,楚夫人唇角泛起一丝弧度,抚着手中的细布条望着烛火,沉默片刻后轻叹道:“阿竹他啊,风光霁月,温和儒雅,是当年我们城中最为出众的才子之一。”
楚夫人说着说着,似是想起什么无奈的摇了摇头,又道:“不过他生性喜欢这天下的山山水水,旁人都道他素来喜幽静,不过是因为他嫌弃旁人与他说话个没完没了,扰了他欣赏山水的兴致罢了。”
“他连这世间各处的山水都未曾踏足欣赏过,便在年少时为了我失了命,世间也便再没有像这样一个纵情山水之间的儿郎了。”
单萃儿愣了愣,望着好不容易停住伤感的母亲眼眸中随着这话又泛起了水雾,张了张嘴,却又不知该如何安慰。
她想,母亲年少时曾遇见了这样一个足以惊艳她时光的男子,甚至是为了母亲献出了生命,这份情谊可遇不可求,亦是人生中最值得郑希的人。
到此刻,她存于心中的那最后一缕怨恨终是悄然消失。
她应该庆幸那人救了母亲,若是没了母亲,想必这个世界上也没有她的出生。
她想要安慰母亲,可话到口中,却又觉得此事应不该由她来说。
一时间,单萃儿的眉间不自觉地拧起,眸中也泛起了忧虑。
楚夫人一眼便瞧见了自己女儿的异样,她眨了眨眼,将泪意忍住,冲着单萃儿摇了摇头:“你倒也不必这儿担忧我,这些年,我跟随商队途中,走过大漠戈壁,也行过山野丛楚之中,用我这双眼也算是替他看了眼这世间的山,他也算是无憾了。”
说罢,单萃儿就瞧见母亲忽然松开了将细布条攥得紧紧的手,仿若松了一口气,在单萃儿还没反应过来时,那细布条陡然来到了烛火上方。
微弱摇曳得欢快的火焰瞬间覆上了那脆弱的细布条,精心绣制的霍竹卿三字一点一点的,随着耀眼的火焰逐渐被吞噬,顷刻间,便成了一片焦黑的灰烬散落于地。
微风轻柔的拂过,那最后一点灰烬伴着风肆意的飞向窗外,几息之间,眼前便是再也看不到一丝痕迹。
而她带回来的长明灯因这陡然间燃起的火焰,整个烛身已经燃烧了大半,镌刻上的莲花都已残破不堪。
她愕然的看着一脸平静地看向窗外的母亲。
慌忙之间,连忙拿过桌上的茶盏,就想要将四处燃烧的烛身扑灭,可刚动手的瞬间,她的手腕陡然被人捂住。
她艰难的转过头,看着眼眸泛着泪渍的母亲,压低声音不可置信道:“娘!你这是做什么?他不是你爱的人吗!”
楚夫人摇了摇头,却没说话,只是平静的看着那莲花烛台上的最后一点蜡烛被火焰吞噬,直至平息后,方才松开单萃儿的手。
楚夫人愣愣的看着眼前空无一物的模样,这才开口道:“其实,在你满了十岁那年,我就已经想要这么做了。看着你逐渐长大,也看到了自身面容上的遮掩不住的细纹时,忽然察觉到了岁月的流逝。”
“时间过的太快了,一转眼便已过了十余年,阿竹也逝去了十余年,我不该将他拘束在偏冷的青山寺,他应该去投胎了,如同布纹上写的那样,愿他来世和心爱之人共赴白首之约,一生顺遂。”
“只不过我仍是舍不得罢了,我给了自己最后一个期限,我将它放置在最显眼的供桌上,若是你有一天看见将其带回了,那便是我与阿竹到了真正该告别的时候了。”
单萃儿沉默的听着,母亲的哭腔中带着那么明显的温柔慢慢的说着过往,亲手灭了最后的一点寄托对她而言又是何等的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