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是父母去后,他与兄长多年来的行事。
是以,即便从前认为陛下理当立嫡,在自家之外,他与兄长也从未与人表露过真实态度。对安国公的屡次明示要求,他更是避之不及。如今虽因夫人警醒,倾向有变,兄长身在四品之中,今日也并未多出连诸位丞相尚书都还未表态,他与兄长在这满殿朝臣之中,不过沧海一粟而已。
那同僚不过而立之人,既身在翰林之中,自然不是蠢钝之辈。
听此一言,他心中惊悚,正忙反思己过,忽听宫门处似是喧闹了起来。
“广宜公主一是广宜公主来了,就在丹凤门前!”
崔珏远目看去。
虽在此处,他看不清宫门前的景象,但他已然想起,那日夫人对他说,“做了一件大事”时的神情。不似夫人初次被大哥请教,说完见解,她双眼便暗淡下来。那次,直至最后,她眼中依然神采无限。或许夫人自己都不知,每次提及朝堂之事时,她眼中都有光芒万丈。
--丹凤门下。
“安国公,听说你在朝上骂我牝鸡司晨、祸国乱政啊?”广宜公主手拿马鞭,笑指向安国公。
她一身金红凤衣,头戴九凤钗,端坐马上,光华夺目,气势逼人,冷笑出声,叫聚在宫门前的众勋贵之后和朝中大臣竟一时不敢直视。谁也没想到,广宜公主会直接找到宫门口来,专堵着安国公骂!
安国公自己更没想到!
他还在发愣生气,广宜公主已经骑马绕他走了半圈,扬声笑道:“我不过心疼自己的哥哥,说些兄妹问的私话,竟能叫你们弄出这么多罪名安在我头上,还真是奇了!我倒也想问问你们:我哥哥立谁不立谁,都只是我们皇家的私事,与你等有何干系?还是说,安国公,你也想做我们皇家的人了,所以才敢如此放肆,插手宫中之事!连立后你们都要管,是不是再过上几年,这上阳宫就要换主人,换成你们来当家了!”这话太过诛心!又是在满朝文武面前,若不辩驳,只怕一个“大逆无道”“犯上作乱”的罪名就逃不脱了!安国公当机立断,面朝大明殿深深拜下!
可广宜公主居高临下,根本不给他说话的空隙,便又上指青天,笑道:“我是父皇的亲生女儿,公主封号是父皇亲封!我无罪无过,兄长为何要管教于我?还是说,你等为自己的私心,连先帝的旨意都要不顾,非要胁迫威逼我皇兄惩处先帝之女?你等就非要陷我皇兄于不孝不义之地、下遭天下人耻笑、上不能见我父皇吗!安国公!”
她空甩了一下马鞭,又指向齐国侯:“看在你是先皇嫂亲兄弟的份上,我给你留点脸面。你自己也小心些,别在皇兄那里把先皇嫂的情分耗光了!我活了这三十八年,连在民间都未曾听过先妻之弟能阻拦姐夫另娶新妻的,还是你心中根本不敬我皇兄是天子,所以心生轻慢,才敢如此放肆起来!你自认是国舅,难道还想做大周的国主吗!”
齐国侯满脸紫胀,也只能面向大明殿拜下!
安国公等一众本有十三人之多,皆有三品以上官职爵位。可广宜只针对安国公与齐国候两人,另外十一人即便想帮腔,一则根本寻不见开口之机,二则,广宜公主之言竟似无可辩驳,三则,也更怕引广宜公主骂到他们身上至于左右丞相、各部尚书等,在大明殿时便未表态,此时见广宜公主如
放肆张狂,痛骂二人,更知陛下欲立淑妃之心是何等坚决,皆只远远围观,更无人为二人相劝广宜公主。安国公急怒惊惧加身,浑身发抖。
如此情形下,他只能想到,要寻个时机冲出去撞门,以证清白,才能了结。可广宜公主竟又将话指向了广川子,问他自己就是父亲续弦生的孩子,怎么有脸阻拦陛下继立皇后?他上朝启奏之前,就没想过先把老母亲送回家里,再自尽以证决心,才能理直气壮上谏陛下吗?安国公字字听得清楚,几乎将一口牙咬出血。
如此--胡搅蛮缠!!!
宫门内。
大明殿高台下,崔珏正与同僚缓步行走。
他问:“令堂若已大安,过几日端午佳节,也好请她老人家出来散散,赏一回龙舟。再过一月入了伏,恐怕老人家就不便多出门了。”那
同僚姓王名礼,字绍义,本就感念崔珏推荐太医之恩,今日又深承点醒。
见崔兄竟还记得他母亲的病,他更是感动,忙说:“家母已是大好了,多谢崔兄还记挂着!正打算节日里全家出行,连拙荆与孩子们都一起出去乐一日!”又忙笑问:“崔兄正当新婚,不知与夫人有何打算?”问完,他便想到,现下正在丹凤门下被广宜公主为难的,可正是崔兄的岳父啊。
但崔兄丝毫不急,他想一想,便也没问。
今日之事,的确并非他与崔兄能插手置喙。
他便只随着崔兄的脚步,走一步、停三步。
几个内侍太监着急忙慌地从两人身前跑过来,又有一个大太监带着几个徒子徒孙手忙脚乱地跑过去。崔珏仍缓慢行走,回答王礼:“端午假日,需去几位长辈家里拜望。”
夫人不爱出门,尚不知端午当日是否愿意出行。但此话就不必对王兄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