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大嫂年纪大了,还是个热心肠。
连忙摆摆手,“大兄弟,大嫂看你跟我一样,是做小本生意的,也不容易。大嫂劝你收收心。可不敢想那种地方,别说是青楼了,便是暗门子里的扛刀姑娘也不是咱们这种寒门小户花费得起的。”
“大嫂,你别误会……”叶琛一脸尴尬,他意识到,大嫂将他当成买春的积极青年了。
大嫂却不管那么多,喋喋不休道:“大兄弟,你看看你这俩娃,年纪都不大,你要是真的有闲钱,送到镇上的西墅草堂读两年书,起码出来也能混个算账先生,再不济也能跑个堂啥的,总比跟着咱们风里来,雨里去要强。”
叶琛知道,自己不能在解释了,越解释这玩意越解释不清。
当下,便顺着大嫂说道:“咱们镇还有草堂呢?”
大嫂自豪道:“那可不,咱们镇的西墅草堂还出过举人老爷呢,只不过这两年,教书先生年纪大了,来这里读书的人少了许多。”
老板压低了声音说道:“大兄弟,我看你这俩娃都挺灵性,你要是真舍得下血本,就将孩子送去隔壁镇的清风书院,那是个大草堂,没准儿努力几年,还能考个举人光宗耀祖呢。”
叶琛恍惚间觉得有些不对,这个时空似乎跟史书中的不太一样。
因为唐朝和周朝两朝,科举制度并不是非常完善,举人这东西虽然有,但只要进京考试就可以称举人,他是一次性的。
而且他还听乡亲们提起过童生两个字,这应该是明清才有的名字。
所以叶琛有些迷糊,这历史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
那大嫂见叶琛陷入沉思,以为他是动了心思,一伸手从口袋里拿出一张薄纸,递了过来,“大兄弟,这是清风书院的邀请函,我家狗儿就在里面读书嘞,你要是去读书,我家狗儿可以减免半个月的学费。”
叶琛:“……”
我说您老人家怎么这么热情,原来有这么朴实无华的拉新姿势。
叶琛隐隐约约记得,温华那小子好像就在隔壁镇的清风书院读书。
心中好奇,便接过邀请函,开口问道:“大嫂,从这里去清风镇要多久?”
那大嫂一听,顿时脸上笑出了花,“这大兄弟一看就是聪明人,听劝,这清风镇离着咱们镇不远,走路也就半个多时辰。记得若是报名,拿着我给的邀请函,可以便宜五十文钱呢。”
叶琛谢过老板,拿出铜钱付了饭钱,然后带着俩儿子,直奔清风镇。
兴许是中午水喝得多了,大壮走起路来,竟然有些摇摇晃晃的,老三手里提着钢棒,左右侦查,搞得叶琛觉得自己要是再弄匹白马,都可以当王子,不对,都可以当和尚了。
不过吃饱喝足,还是有好处的。
虽然没坐车,也很快便抵达了清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