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啧,你做的这牛肉干好辣好麻,吃上一口嘴皮子都没知觉了。”薛蟠吐着舌头哈着气,说道。
贾芸笑道:“下酒菜要是没味儿,也就没意思了。”
薛蟠咂吧嘴几下,点头道:“有道理,虽说味儿大,不过确实好吃,都停不下嘴了。”
两人一路喝酒闲聊,时间倒是过的飞快。
一个时辰后,车队在一个小村庄停下。
这地方名叫大竹村,因为村里种了许多的竹子。
下了马车后,薛蟠指着东南方向说道:“你看,三里之外就是青山书院了,离这儿很近的。”
贾芸转头看去,点头道:“这么近倒是挺方便的,骑马很快就到了。”
进了村子后,有管事和仆人前来迎接,贾芸一大家人进了一座三进的宅院。
薛宝钗和薛王氏在家里指挥丫鬟仆人归置行礼,贾芸则和薛蟠在村里闲逛。
“那座宅院还是我父亲在时修建的,那会儿他只要在京城,每年夏天都会来乡下住段时间。”薛蟠说道。
“我那会儿还小,父亲带着我来过京城几次,也在这儿度过了几个夏季。”
“倒是妹妹从来没出过远门,所以在准备陪嫁时,我就将这儿的田分给她了,毕竟这里有父亲留下的足迹,算是给她的一份念想。”
贾芸点头问道:“这里有多少地是咱们家的?”
“一千两百多亩吧,另外给妹妹的还有一千八百亩在苏州和金陵,都是小块儿田地,田倒是不多,主要是有别院可以下乡玩耍。”薛蟠回道。
一千多亩地还是很多的,因这儿是山区,入眼的平地就全是薛家的,不,现在算是薛宝钗的了,也间接属于贾芸的。
至于为何说是间接,那是因为古代嫁妆是女人的私房钱,丈夫不能过问的。
她自己爱怎么用就怎么用,如果丈夫想打嫁妆的主意,会被外人戳脊梁骨的。
所以哪怕薛宝钗跟贾芸交过底,但她过门之后,贾芸也没有打听过她的嫁妆具体有多少,连平日吃用花销也依旧是用的自己的银子。
大竹村因挨着京城,这里的百姓日子还算过的去,家里除了种地之外,还有出去打零工的,经济来源广泛,收入自然就多了。
村东头还有一家私塾,有二三十个学生,夫子有秀才功名,贾芸和薛蟠在私塾窗边听了一小会儿,课还讲的不错。
那夫子见贾芸穿着儒衫,便知道贾芸有功名在身,因为还在上课,于是向他拱了拱手,又继续教学生读书了。
贾芸也知趣,没在呆在那儿,免得让上课的学生分神,带着薛蟠往回走。
回到住处,家里的丫鬟们正忙的热火朝天,打扫卫生,布置房间,消毒杀虫等等,有太多的事要做。
来到书房,袭人、媚人和香菱正在将贾芸搬来的书籍一一摆好,至于香儿她们,则在卧室铺床和整理行礼。
见贾芸进屋,媚人上前道:“芸哥儿回来了啊,你先坐会儿,我去给你泡壶茶来。”
“我不渴,你忙你的。”贾芸拉了把椅子坐下回道。
媚人点点头,又忙去了。
坐了一会儿后,薛宝钗款款走了进来,微笑道:“夫君,下午你要去青山书院?”
“嗯,过去见见夫子。”贾芸点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