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人看见步履匆匆的赵家之,倒也没什么怨气,还笑呵呵的。
“哪里哪里,我们来早了才是,赵书记快坐!”
张主任笑着打圆场,拉着赵家之坐下,又忙活着给赵家之倒茶。
国营饭店可没有茶,不用问也知道,这茶肯定是张主任和李明俩人带过来的。
“赵书记尝尝,这是从武夷山那边弄来的,数量不多,供销社也就没对外销售,我也是仗着自己的身份才买到一点,味道确实好。”
武夷山大红袍算是国内有名的茶叶品种之一了,武夷山更是国内有名的茶叶产地。
张主任嘴上客气,但也不乏显摆之意。
再加上这桌子菜,赵家之眸光微闪,从善如流。
这种好茶藏着掖着都来不及,不是为了求人办事,张主任未必会舍得拿出来给人喝。
看样子,塑料厂那边是有什么别的想法?
照旧是赵家之喝茶,李明和张主任喝酒,饭吃到了六分饱,李明才开始说正事。
“赵书记,我这次请您吃饭,也是我们厂领导的意思,但这个事儿本身就是我和您这边搭上线的,他们也不好意思单独找您,这才让我姐夫再搭一回线,让我先来跟您交个底。”
说正事了,赵家之放下了筷子,笑眯眯看着他们。
“李明同志,有什么话直说就是了,咱们之间的合作还是很愉快的,不是吗?”
意思就是有话快说,省略那些不重要的铺垫和人情往来,大家都这么熟了,该算计的慢慢算,不差这一会儿。
李明噎了一下,反应过来,倒是放轻松了不少。
赵家之这么说了,那就说明接下来的事儿多半有戏。
“我还是先说一下这段时间厂里的一些变化,这也是领导的交待,不说清楚我回去得挨批的。”
李明唇角上扬,大概说了一下这段时间,那张图纸带来的利润。
塑料桶和塑料舀子最开始做出来的量并不大,厂里实验之后发现质量很不错,却不敢就这么送到供销社去,主要原因还是莱县太小,有钱人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这些东西未必好卖。
塑料厂的厂长搭上了一点儿关系,拉了一车成品送到了江州去,再远,他们实在搭不上关系了。
江州那边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反正是分了三分之二的量送到了首都,一来一回的,折腾了得快两个月,首都那边来了信,火急火燎的问还有没有货,又问是哪儿做出来的,反正乱七八糟问了一大堆。
然后首都那边来了人,和莱县这边塑料厂的厂长聊了挺久,厂里也迎来了第一笔大订单,生产塑料水桶一万个。
莱县这边的塑料厂说实话本身并不是个多大的厂子,存在的意义也只是提供莱县及周边县城镇需要的塑料制品而已。
说不定哪天,这个小破厂子就被上边给取缔了,这也是为什么李明当初明明看不上赵家之要订篷布这样的小单子,还是把人给拉回厂里了。
订单再小那也是订单,有订单就有收益不是?
一万个塑料水桶加班加点的,也就半个月就做完了,首都那边找了车过来拉走的同时,又给了厂里一笔三万个塑料水桶的订单,连带着还有塑料舀子的订单,但舀子要得不多,就一万个。
李明觉得不多,赵家之倒是觉得不少了。
这东西虽然精巧却也不是无可取代的东西,有免费的葫芦瓢可以用,有几个人愿意去花钱买塑料舀子啊!
后世这东西好卖的原因无非是价格不算贵,块钱一个,贵了也就十来块钱一个,反倒是葫芦瓢这种东西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