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智暗暗使眼色,只对她说着唇语,“给我买桂花糕,我就不告诉王郎君那夜有个郎君躲在院里。”
清秋暗暗思索,这件事可大可小,王恒已知她与师无涯的有过一段往事,可其中的细节,却有许多。
十二年的事又非一朝一夕能说清的。
王恒笑道:“元智,我请你吃桂花糕,你要告的状我已经知道了。”
元智眸子一转,左思右想,王恒不在杭州是怎么知晓的,难道是有千里眼?
清秋微怔,缓缓背过身,走至秋千旁,“元智,我有些话想单独同常也说,你要先去歇着可好?”
“什么话是我不能听的?”元智疑道。
元智犹豫半晌,起身拍拍衣袖,无奈道:“好吧好吧,两口子的悄悄话我就不听了。”
语罢,元智飞快跑出小院。
王恒手中旋握着白瓷杯,啜饮半口,清秋闲坐在秋千上,抬眸看向他。
“常也,从前我与你说的,为一个郎君几度自戗,那是便是师无涯,就是今日你所见到的那人,与我相识十四年,从前有过婚约,这桩事旁人不知,只付家亲近些的才晓得,但后面师将军退婚了,我与他的事也不了了之。”清秋道。
她的声音在秋夜里显得清冷,王恒目光低垂,始终盯着杯沿,瓷白冰凉的触感,总叫他想起在茶楼下那个浅薄的吻。
吻落在他覆在清秋唇上的指背,轻而浅,似触微触。
指腹仿佛还残存着那点温凉的气息,杯中茶水已凉,王恒倏然回过神,清秋所说之事,他早已知晓,亲耳听见到底与别人口中听见是不同的。
说不在意是假的,王恒眸光轻浅,抿唇温笑,道:“既是你的旧识,自然不可避,倒也无妨。这也算不得什么事,清秋,我不在意的。如今半年之期已至,定亲一事母亲已早早备好,只待你回京写庚帖。”
王恒缓缓抬眸,明月映照下的目光过分轻柔,又带着些许试探。
清秋笑道:“我本也想早些回京,只是这些日子一直当误了,常也我不会食言的。”
王恒略微颔首,面带微笑。
月下松风明月,秋风微凉,不多时观墨来请王恒回屋,元智见状随王恒一道离开,清秋起身目送。
——
子夜时分,皎月出云,满城薄雾轻纱,一道开裂的古朴白墙隔断青梅树和柿子树,秋风徐徐吹拂,荡起幽幽枝影。
落败的旧宅子里,师无涯横卧木床,双眸紧闭,眉头紧锁,窗边透进些许银光,床上人披头散发,露出宽肩劲腰,眼下一颗殷红小痣,陡增几分风流。
寂寂凉夜,师无涯呼吸沉重,额间渗出薄薄冷汗,经久不醒。
师无涯沉入梦魇,那是一场有关前半生的长梦,从他六岁前到如今,在梦里一切都那么的清晰明朗。
昭宁五十九年,十二月廿一,师无涯四岁,那一年凛冬大雪,看似与往年无甚差别,但对师无涯来说却很冷,冷得他到如今都能记得,那天落在手心的雪花是何种模样。
那是他第二次经历生离死别,他的二哥因病夭折,时年六岁。恰在前一年,他的大哥也没熬过凛冬,昭宁的杭州雪就是那样的冷。
杭州城落雪纷飞,雪花轻而薄,覆在瓦砾上如同雪白羊绒。
二哥师无忌的离世最先得知的是师远,他并未及时告诉萧稜,而是躲在偏房里痛哭流涕,抑住哽咽悲怆的声音。
去岁这个时候,他和萧稜失去了第一个孩子,师无翎。
那日,师无涯就在偏房外,他看着父亲的眼泪打湿衣袖,好似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当师远抬眼看到他的时候,又飞快敛下那些悲痛的情绪。
师远一把抹干泪,喉咙里发出生涩的笑声,蹲下身按着他的肩,“无涯,你怎么在这?不是叫你去陪着娘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