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长安之战后,大唐初建,三姑母的军权却被收回,再也没能领兵作战,踏出长安城半步。
她的风无端平息在了王朝之初。
而身为驸马,携手共度风雨的郎君柴绍,却没能在这件大事上与三姑母再度并肩,为她分辩半句。
想来,三姑母该曾失望过的。
将要步入九岁的兕子,这一刻仿佛看到了平阳昭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她虽还不能完全参透其中真意,却也为之震撼和心折。
她立在柴绍面前,扬起绚烂的笑颜:“你是在怕,三姑母对你失望吗?”
柴绍愣了一瞬,有些慌乱地遮住通红的眸子,想要开口解释。
兕子却不给这个机会:“这还用得着想吗,三姑母定然是对亲近之人失望过的。”
这回,李二陛下也变了脸色。
“可是,失望是最正常不过的人的感情啊,兕子每每种地都有这样那样的失望,这日子难道就不过了吗?兕子都能行,三姑母是骁勇作战的娘子军之首,就更不会因为旁人的过错,而困住自己后半生了。”
“柴绍,我不能替三姑母原谅你。”兕子上前一步,将帕子递到落泪人的手中,“但我阿娘曾教过我,做错事情,只自怨自艾,一度沉浸在情绪里是没有用的。”
“就像你曾全心全意为姑母准备一碗汤饼那样,去尽力做些什么吧。”
……
赶在入冬收土豆之前,柴绍终于没能挺过去。
临终之前,这位早早追随太上皇起兵的驸马终于卸下一身荣耀,只着粗衣简服,跪倒在李世民脚下请求:
“那日听晋阳公主一席话,臣受益良多。臣与公主自幼相识,相知,风雨飘摇中一路相守走来,也曾历经无数艰险。可入长安之后,世道稳了,臣便忘记了那些交付后背的曾经。是臣……没能站在平阳身侧,将她弄丢了。”
柴绍费劲力气,撑着身体叩首道:“臣愿意卸下谯国公的封号,死后不再享受任何荣耀追封,只恳请陛下
,能将平阳的功绩追还一二,给她一份应得的……尊重。”
第40章40吐蕃请婚,意欲何为?
柴绍走后不过五日,永兴县公虞世南也跟着去了。
李二陛下特意为他们在别第举哀,痛哭了一场。当年跟随他的人慢慢都老了,走一个就少一个,每每想到此处,只叫人感到悲伤。
柴绍弥留之际的话语,李世民从未忘记。
阿姊当年多少功劳苦劳,在长安之战后都化为虚影,再无史官给予任何记载。阿耶雷厉风行收了兵权,是否也曾在她早逝后,悄悄后悔过?
人都走了,这些事情早已无从得知;即便知晓了,或许也再无意义。
李世民立在宫墙之上,望着如今太平昌盛的长安城,脑海中忍不住冒出一个构想。
他要阿姊的曾经即便不能力透纸背,也要屹立千年不倒,正大光明地呈现在后人面前。
任凭谁,也不能再抹消去半分。
……
兕子可对她阿耶的大计划毫不知情。
天逐渐冷了,夜半时分,长安周边的田地里甚至已经开始结出满地的白霜冻。兕子满心担忧着南山上的土豆收成,索性亲自跑过去,督促着宋英成他们。
秋土豆在这一点上的确要更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