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决心八卦到底:“那谁给你买的?病人家属?还是你的追求者?”
简翊谁都不算,可乔铭薪总不能说是便宜房东给她买的吧。
更加说不清了。
“哎呀,你别管谁买的了。”乔铭薪把袋子里的食物一样一样的摆出来,“我一个人吃不完,你要来点不?”
见乔铭薪不愿多说,张静也不在意了,总有一天会知道的,连忙举手:“我要吃!顺便把我们那俩规培生也叫过来吧。”
“好。”
几人快速的吃完早餐,来到医生办公室交班。冉玥玥也在。
王主任说依照医院的要求,这个月科室的人员要调整。
“我们医院今年下半年正式成立了国际部,大家都是知道的吧?”大家纷纷点头。
国际部,听起来很高级,其实说到底就是“特需病房”。
锦城一院是国家级公立医院,主要还是普通民众提供医疗服务,可有钱人或者国际友人需要特权,“特需病房”由此而生。
说得简单,但锦城一院的国际部从筹划到申请,再到正式成立,几乎用了五年的时间。
今年终于落地。
可能入住的国际部特需病房也是高门槛——每年基本特需专项费用都需二十万。
也就是说即便不生病,但是想要有随时入院的资格,就需每年缴纳二十万的费用。
这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的。
王主任接着说:“国际部成立之初,需要各科室的骨干医生支持,以保证国际部的水准。”
听到这里,科室里的所有医生内心都在打鼓。
谁都明白,只要去了国际部就相当于不仅是半退休状态,还从一名“医生”变成了“服务者”——在国际部的医生接诊的人数断崖式下降,可工资少不了;每名患者都是非富即贵,但肯定都是高高在上的,医生需要付出自己的医学经验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服务意识”。
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些拥有锦城百分之九十财富的人,是得罪不了的人,甚至是要讨好的人。
各种医学研究的赞助,医学会议的召开,甚至涉及到公益医疗的资助,和这些人都息息相关。
领导没有明说,但没有人不懂其中的利害关系。
王主任眼睛不大,可眼神中透着精明,快速的扫过在场的所有医生。
最后看向了乔铭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