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发食物给孩童时,那些老人虽然也都饥肠辘辘,但是都没有动。
他们应该是想把食物留给孩子们吧。
李烨心里不是滋味,让刑山再去附近多买些粮食,最好能够支撑这些人能够走到琅琊郡。
这也是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唯一能让自己稍微心安的事了。
直到傍晚时分,刑山才带着几个民夫回来。
他跑遍了附近几个村庄,却只买到了四五石粮食。
这边的百姓家中余粮也是很少,实在已经尽力了。
李烨将老者找了过来,愧疚地表示只给他们买到四五石粮食,以供他们路上食用。
没想到,老者却扑通跪了下来,老泪纵横道:“公子,大善人啊,大恩人哪!”
李烨赶紧将其扶起,正准备开口。
却不成想,老者回头就冲其他人声嘶力竭地喊道:“乡亲们,这位公子给我们买来了粮食,快过来给这位公子磕头。”
于是,所有人全都跑了过来,纷纷地给李烨下跪,磕头,道谢。
李烨三人扶不起来,也扶不过来。
最后,还是又一次跪下的老者开口道:“公子,请告之我们你的姓名。我们全村人以后给你立长生牌位。”
李烨无奈道:“那我告诉你们,你们起来好吗?”
“全听公子吩咐。”
“我姓李,单名一个烨字。我叫李烨。”
老者带着众人又磕了一个头,才站了起来。
李烨有些不放心地问道:“这些粮食够不够你们到琅琊郡?”
“恩公实不相瞒,本来我们是准备让孩子们带上仅有的粮食自己去琅琊郡的。
我们这些老骨头就埋在这里好了。现在有了恩公这些粮食,我们省着点应该能够到那里。”
李烨听了有些酸楚,什么叫老骨头就埋在这里。
那不是一个壮举,而是一种悲哀,这个世道的悲哀。
李烨实在不想待下去了,不然他心中的怒火就要蓬勃而出了。
于是,他带着昔昔和刑山告别了这些人,离开了此地。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后来这些孩童都改姓了李,李烨的李。
东平郡,李烨去岁来过。
李烨当时在梁山还和袭击独孤青石的女子交过手,梁山正是在东平郡。
刑山的生活的村庄叫刑沟庄,离梁山五六十里地。
村庄不大,也就六七十户人,虽然不算富庶,但也安乐,够温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