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极是!”
“臣附议。”
“东宫一出,定无宵小作祟,百姓自可重复安居乐业。”
群臣纷纷附和。
赵桓正要答应,却看到滕和不断地打着眼色,不由驻足深思。
不深入想还觉得王黻提议正是瞌睡来了送枕头,一想,这简直就是个巨坑。
东宫无权,人手也不够,钱粮更要从其他地方调运。
万一有人拖延,救灾必不顺利,再有人挑拨,灾民啸聚变乱。
到时候,怕是太子只能灰溜溜地回京。
朝野内外会如何评价?
“太子文采确实天下第一,然而只是虚处,实物并不在行,若是天下交予其治理,怕是不甚稳妥。
不信看江南救灾事,不但未能安抚百姓,还逼得灾民造反,足见其能力堪忧。”
大约,就是这么个意思。
被证明为没能力的太子,谁还会寄予厚望?
没了名望,赵桓又凭什么保住储君位?
想明白了,赵桓出来,道:“父皇,儿臣有话说。”
“说。”赵佶道。
“江南水灾严重,百姓正在水深火热中煎熬挣扎,不给休养生息的机会定然不行。
因此,儿臣请停今岁花石纲,略略减轻百姓负担。”
见赵佶犹豫,赵桓又劝道:“艮岳建造,非一日之功,本不必在意这一年半载时日,待江南元气恢复,再行上供不迟。
再则,德象天地称帝,父皇岂能因地方风光而置百万生民于不顾?”
听到这未说完的指责,赵佶面露不悦,却道:“即如此,便免了今岁花石纲。”
“父皇英明,想来江南百姓定然感激涕零。”赵桓果断递上了一记马屁,又道:“儿臣愿为江南廉访使,监督各地救灾事。”
宋初,安抚使为诸路灾伤及用兵的特遣专使,事毕即罢,后渐成为各路负责军务治安的长官,以知州、知府兼任。
至当朝,安抚使已经掌管一路兵民之政﹐有“便宜行事”之权﹐实际上成为地方最高官。
若是接了江南安抚使,那么名义上,赵桓便掌管了江南地区的全部军政事物。
但是,有名无实罢了。
各地知州、防御使等拒不奉令,太子能奈人何?
廉访使级别比安抚使低了许多,只是行监察事,说白了就是监督者,还是没有处罚权的那种。
但是,职位低微,却可以实际用事,若有官员虚浮人事,赵桓可以直接弹劾,甚至可以就地罢免,再让人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