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瞥过后,他笑着望向梅长君。
“顾尚书之事有眉目了。”
梅长君心头一喜,再顾不得思量裴夕舟近日来的表现,抬手便将信接过。
“这被诬陷的源头属实是……”
有些意料之外的好笑。
信的开头将顾尚书被诬陷一事的前因后果都讲得十分清楚。
江浙之兵,多从当地征得,一向散漫惯了。近来蛮夷频繁侵扰,这些“老兵”们报上名去,却不干实事,几乎成了职业混子。每每打仗,雷声大雨点小,临阵脱逃之事也屡见不鲜。
在顾尚书来江浙不久后,便是雁岭之战。这些江浙地方兵们平日里装得令行禁止,真正到了战场上,竟然直接不听主将号令,直接带头逃跑。
一人逃,数人逃,气势已逝,军心便散。顾尚书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还未理智地下令收兵,身边已剩不下多少人。
在忠心部将的护卫下,他们拼死砍杀,才平安逃了回营。
如此战况,在不知晓当地实况的京中大官眼中,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敌对之人借机挑事,参顾尚书的折子如雪花般落在陛下的龙案上。起先是参顾尚书无才干,治军无方,后来不知怎么就牵扯到通敌之事,说得言辞凿凿、煞有其事。
“江浙实况便是如此,待陛下派来探查的人回禀后,顾尚书便不辩自明了。”
裴夕舟见梅长君唇边露出笑意,轻声道。
“嗯。”梅长君含笑点了点头,思索道,“为何江浙的兵如此不堪?”
裴夕舟还未回话,便见不远处一群衣衫单薄的人朝他们走来。
再远些的城墙脚下,许多百姓成堆地缩在不同的角落里,沉默地盯着过往的人。
“义乌太乱,如今官府形同虚设,国师之令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我们先离开此处再说。”
两人再度上马。
看见他们似乎打算离开,那群靠过来的百姓们加快了脚步,腰上别着的刀、弓撞起阵阵声响。
“他们要做什么?”
梅长君看清了来人眸中的凶光,眉心一蹙。
“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