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荞把埋在地下的复制的汉朝的青铜镜取出来拿去给秦争鸣看,秦争鸣非常满意,说:“仿得非常好。”
就是仿制的秦争鸣手头那枚。
季荞对这八枚青铜镜的生锈情况都做了详细记录,她说:“埋土里等长锈这种方法挺好,就是耗时太长。”
“你找个专家让他瞧瞧。”秦争鸣又说。
“我要报师父大名吗?师父大名鼎鼎,专家应该认识你吧。”得到对方的姓名跟工作单位后,季荞问。
“你报我名字对方还能给你鉴定?”秦争鸣说。
“哦。”季荞若有所思地应了一声,大概秦争鸣想让对方鉴定真伪。
她不认识对方,又不能报师父大名,不可能贸然上门,只能拜托凌霁找认识的人牵线搭桥,她现在放假天天有时间,估摸着对方可能周六比较有时间,于是周六下午顺利在对方单位见到那位专家。
她没空手去,给专家带了点苹果跟香蕉。
对方四十多岁,戴眼镜,看着就挺有文化。
季荞非常礼貌,小心翼翼地把青铜镜拿出来摆在桌上,说:“久仰郑老师大名,我家有块从国外带回来的青铜镜,麻烦郑老师帮我看看。”
她总不能说她家在农村,是迁祖坟的时候挖出来的,这个说法都烂大街了,她只能换另外一个烂大街的说法,她说是亲戚从国外买来带回国的。
对方仔细观察,甚至拿放大镜看过细节,还问了从谁手里买的。花了多少钱,季荞一一作答,对方说:“你这个买得值了,这是流落到国外的西汉青铜镜。”
从大小、厚度到镜钮再到花纹、铜锈,对方全都给她分析了一遍。
季荞虚心听讲,频频点头。
等他讲完,又说:“好好留着吧,以后这些古董肯定会有它们应有的价值。”
季荞在心里对对方做评估,他们之前并不认识,只是通过中间人找他来咨询,并不涉及到利益,并不需要在鉴定结果上作伪,所以对方说是真品,说明他没看出来是仿制的。
这不是说明他们手艺高超,还能是什么!
她做出很惊喜的样子,说:“多谢郑老师鉴定,这我亲戚就放心了,肯定会把这枚青铜镜保存好。”
从对方单位出来,季荞这才发现手心里都是汗,生怕应答有纰漏被专家发现端倪,现在她快要美上天了,马上去找秦争鸣。
季荞很兴奋:“师父,专家说是真品,让我好好收着。”
秦争鸣非常得意:“这么多年过去了,水平还是稀烂,哈哈。”
“你跟郑专家很熟?”季荞问。
“嗯。”
“有过节吗?”
“……”
季荞又问:“是不是说明我们这个做得能以假乱真,专家都会打眼。”
秦争鸣不想让她骄傲自满,说:“只能说明专家水平比较差。”
季荞坚持说:“另一方面,说明我们有相当高的复制水平。”
秦争鸣只好说:“那当然,你水平不错,有潜力。”
季荞终于得到大佬认可,大喜:“恭喜师父收了个刻苦努力,又有潜力的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