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懂事之后,孙策已经习惯了接连不断的地震和每年都会准时到来的狂风。
这个小岛孤悬海外,荒蛮贫瘠,到处都是没有开发的茂密森林,那里的人矮小好斗,在脸上纹着让人恶心的纹身,在孙策十岁之后,他就一直拿着刀剑,跟这些动不动就咋咋呼呼的土着人格斗。
这样的格斗真没意思。
孙坚告诉孙策,他们并不是被逐出了故乡,
他们只是为了寻找长生不老的仙岛,来到了传说中的瀛洲。
史记里说,海外有方丈、瀛洲、蓬莱三岛,只有天命之人才能抵达,
孙策年幼时曾经对此言坚信不疑,可随着年纪的一点点长大,他无奈地相信,这只是父亲编出来的一个美好的故事。
邪马台国。
这是土着人对这里的称呼。
他们既不神圣,也不发达,甚至对不少乐浪人来说,他们也不算太神秘。
邪马台人不会冶铁,从乐浪弄来的废铁就已经是他们珍贵的艺术品,他们甚至没什么文字,对孙坚孙策这些东渡而来的外来人敬畏非常。
孙坚上岸之后,立刻对当地的土着展开进攻。
不需要什么战术,战斗完全是一边倒,
他们从中土带来的刀剑远远胜过邪马台所谓的神兵,一个冲锋就能打的他们屁滚尿流,
组成邪马台的三十个倭国在三年时间内就被孙坚打的崩溃,几乎把孙坚视为天人——
除了天人,谁还有这样的本事?
不过,孙坚听到天人这个称呼时总会露出复杂的表情,孙坚的元从部下也从不把这个称呼当真冠在孙坚的头上。
寻找敌人的时间永远比战斗的时间更长,这就是孙坚上岸之后的心得体会。
他们虽然看不起这些无知的土人,可发现他们敬佩强者,只要征服他们,他们就会任由打骂侮辱,然后转过头去变本加厉欺负自己的族人,
这似乎不是文化,而是根植在血液里的一种东西。
于是,孙坚的老弟孙静开动脑筋,把肯效忠自己又愿意舍命冲锋的土人都称为当年寻找仙山的徐福之后,算是承认他们半个自己人的身份。
对于这种举措,孙策也只能勉为其难苦笑一二。
毕竟,他们占据的这片土地总要人耕种,打光棍的士兵也总需要解决一些个人问题。
“兄长,你听说了吗?”
十五岁的孙尚香出生在这座地震频频的倭岛,从没有感觉这里有哪里不好,
她蹦蹦跳跳走到孙策面前,轻轻摇晃孙策的胳膊,道:
“那个卑弥呼女王最后的部落已经被发现,嘿,她居然躲到北边的一座大岛,这次定要擒了他,给兄长做个使唤奴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