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始森林的发电站里,我已经将画画视为一种精神的寄托。我的画笔仿佛记录下了自已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悟,也是我成长和变化的见证。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还会继续用画笔探索更多的未知和内心世界。
我让了袖珍电针仪
1971年在塔河瓦拉干31公里处的发电站工作期间,正值全国兴起推广针灸的高潮,针灸麻醉、针灸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一本汽车修理的杂志上,看到一个低耗电的低频振荡器,用于指示灯的电路。我突然萌发了用它让针灸仪的想法,立即把这电路抄了下来,带回再好好考虑。
我仔细考虑了,针灸仪的需求和功能,在这个电路上增加了调节频率和输出功率强度。为了携带方便,我决定让成袖珍型的针灸仪。于是,我从上海邮寄了一些当地找不到的器件和材料,一台袖珍电针仪很快就让成了。
这台仪器小巧轻便,便于携带,结合了现代电子技术和中医针灸理论,能够实现精准刺激穴位,模拟传统针灸的治疗效果。试验输出强度和频率的调节很理想,但是,实际使用效果怎样?我就不敢肯定了,因为我不懂针灸,也没敢在人的身上试。
不久,塔河区政府的一个领导下来我们筑路队考察,考察时间三天。我们队都是住帐篷的,只有发电站是木板房,住宿条件要好一点。晚上,他就住到我们发电站了。
这个领导姓高(锦禄)没架子,很健谈。他是区政府科技科的干事,他说:他们正在开发可控硅的应用,将现在锯木材的油锯,由发动机的动能直接带动锯链,改进成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可控硅将直流电转变成400赫兹的交流电,由交流电动机带动锯链,这样效率能提高很多。
他还给我讲了一些新技术;如用二硫化钼代替汽车的冷却水,能解决寒冷地区的汽车,晚上必须放掉冷却水,以免结冰,早上要加热水,要用火烤化发动机内的润滑油的问题。还有三角活塞的发动机等新技术,现在都在研究。
与他的一席交谈,我仿佛看见在我面前出现了一条路,一条科技创新的路,是我理想的路,也是我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希望路。
我向他介绍了我的袖珍电针仪,他觉得不错,并答应带去给科技科的领导看看。我们谈得很愉快,我感觉到他对我的印象不错。
我们从谈工作和科技,聊到生活和爱好,一见如故,感到越来越亲切。后来,聊到娱乐爱好,他喜欢下象棋。我也喜欢呀,我还买过几本学习下象棋书,如五七炮开局、残局解法等,于是,我们又成为棋友了。在棋盘上,我略占上风,但我保持棋逢对手的势态,以便能长久的交往。
他在发电站只住了两晚上,我们交往了却很多,是气味相投,还是志通道合,总之,我们交往的很投机。
过了一个多月,他捎信来告诉我:他们科长用我的袖珍电针仪,给猪扎针灸,效果不错。将袖珍电针仪放到黑龙江省科技成果展览会上参展,获奖了。塔河区医院想调我去搞医疗设备维修。
听到此消息,我很高兴,很兴奋。获什么奖他没说,我不好问,他在塔河镇上,我在100多公里外的森林里,我不想问了。去医院工作?我没想过。我太想去他们科技部门工作了!不如趁现在的机会,向他提出能否去他们那里工作
于是,我请了假,先坐汽车,再换乘火车,化了七、八个小时才到了塔河镇,找到镇政府办公大楼。
我见到了高干事和华科长,他们对我很热情,看来他们还是挺认可我的。我犹豫了一会儿,还是鼓足勇气说出了,能否去他们那里工作的要求!他们俩很耐心地帮我分析和介绍情况:1、欢迎我去他们那里工作,不过,他们部门现在没有空缺编制,等有编制了,可以调我。2、建议我先去医院工作,筑路队是流动单位,经常搬家,生活不稳定;医院是固定单位,生活环境比筑路队要好得多。
我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我在原始森林中的筑路队工作,接触到的事物太局限,我的视野太有限了,不会有很大的发展。换个视野能开阔一点的地方,或许发展机会更多一些。我就决定办调动手续,下山到医院去工作了。
在大兴安岭筑路队工作的日子里,是我人生中最为艰辛和难忘的时光。在这里,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也收获了如何珍惜和感恩。每当夜幕降临,我躺在工棚的床上,听着外面呼啸的风声,看到外面的白色世界,心中就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和敬畏,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神秘。
上山的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l验、成长和奉献,应该珍惜眼前的每一刻,用自已的行动去创造和争取更加美好的未来。
1971年,我因制作袖珍电针仪,参展获奖,被医院看中,调入大兴安岭塔河人民医院当医疗器械修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