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顺利拿下上郡,田秀从邯郸、上党、雁门、代郡、云中、九原六个地方抽调了十万大军。
这十万大军的统帅是尉缭,他第一次出征没有什么经验,田秀决定让将军乐乘担任他的副手,配合他作战。
田秀本来打算让杨端和陪他去的,但燕国那边需要有大将坐镇,田秀并不放心把兵权交给乐闲。
赵国目前还能拿得出手的将领,只剩乐乘。
廉颇、庞煖他们过于年老,田秀不舍得再让这些老将去远征。
大军的集结需要时间,在大军集结的同时,田秀也下达了命令,让司农李进帮忙筹措军粮。
这两年赵国没有遭遇太大的天灾,府库中的粮食还算富裕,李进很轻松的就调集了三十万石军粮。
粮食筹备齐的时候,部队也集结的差不多了。
大军被集结在晋阳,之所以没把军队集结在邯郸,是因为各地到邯郸的路程太远,而到晋阳的路程,则相对较近。
军队就近集结可以节省许多资源。
大军被集结完毕以后,尉缭带着乐乘前往晋阳对军队进行训练。
这十万人并不是禁卫军那种精锐,大多数都是临时征召的壮丁。
尉缭想使用他们还得训练一番。
但是训练这些人,是件麻烦的事情,需要很多时间和大量的心血。
当然,如果在不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这些军队甚至可以在没经过训练的情况下就出征,只是这种军队不堪一击罢了。
为了帮助自己的徒弟,田秀从禁卫军里抽调了一批基层军官交给尉缭。
得到了这批军官的帮助以后,军队的训练速度被大大提升。
只用了一个月,尉缭就将这十万大军训练完毕。
而他之所以这么快能把军队训练完毕,除了那些军官的帮助,更为重要的一点,这十万人里有不少老兵。
赵国也是崇尚武功的,这几年没少打仗。
官府打仗,时常会从民间抽调壮丁帮忙。
所以在赵国各地都存在富有实战经验的老兵。
这些老兵不仅战斗力更强,在战争时他们也可以带新兵。
一支队伍老兵越多,往往战斗力越强。
田秀对尉缭这十万人,赋予了厚望。
十月初,这支军队正式出发,进攻秦国。
尉缭出征的当天,田秀亲自赶到晋阳去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