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北玄心中痒痒厉害,低声道:“要不,你念来听听?我先给你参谋参谋。”
“好啊!”张宇正准备开口,却又被武北玄拦住。
“算了算了,我还是等着看他们目瞪口呆的样子,提前之前就没有惊喜了。”武北玄激动道:“哈哈,这群自诩文采出众的家伙,过会看你们如何笑的出来。”
……。。
半柱香还差一点燃尽,杜青山从创作中醒来。他的脸上弥漫自信,环顾四周,却发现四周氛围不太对劲,再看张宇,发现他正坐那品茶。
仔细一听才知道,对手竟然在刚刚点香没多久时就作出诗词,之后都是在喝茶和武北玄聊天,一起在等自己。
杜青山顿觉脸颊一烫,随即心中生出不悦,他觉得自己太出丑,就像傻子一样站在这里被人围观,被人指指点点。
“看来张公子思如泉涌,这样快就有佳作,真是让人佩服。”杜青山开口道:“在下不才,速度慢了些,那么就请张公子展示你的作品!也好让在场的先生们评判。”
张宇起身,说道:“杜先生是前辈,在下怎敢献丑?还请先生先来。”
杜青山轻哼一声,心想这小子还算识趣,只是不知自己的诗念出来,他还有没有勇气念出自己的诗来。
一说起刚刚创作出的诗,杜青山就很得意,今天思路活跃,一下子就有了思路。诗这种东西,尤其是好诗,更讲究学问和思路,缺一不可。没有学问,只能作出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这种级别的诗。而没有思路,空有一肚子才学,字与字之间如何组合,哪有那么容易连接成强大意境?
越想,心中越得意,杜青山看向李若音,拱手道:“长公主,那就由在下先答题。”
“好!先生请念出佳作。”李若音微笑伸手示意。
杜青山轻咳一声,吸引所有人目光,然后道:“刚刚长公主的一席话,让我灵机一闪,佳作自生。心境纯净,平静如水,才能看清自己的人生,参悟根本。我的诗的灵感思路来源于幼年时家道没落,外出求学时光景。当时居于一间石室,旁边是热闹的阁楼……诗名为《归晴》,且听:已知归白阁,山远晚晴看。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微云分片灭,古木落薪干。后夜谁闻磬,西峰绝顶寒。”
诗缓缓展开,诗中意境浮现众人脑海。
冰冷石室,孤人静坐,冰谭残月,枯叶古木,山峰峭寒。因为心静,才能看清环境的冷,触摸到它的寒。
“好诗好诗!”一位老者赞许道:“杜青山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心境,告别少年躁动,直达内心,虽然诗中言的是景寒,却更能体现心静之妙。”
“没错!”有人赞道:“少年红罗帐,能拥有这方心境,杜青山以后前途无量。”
“是啊,是啊…”
赞许声此起彼伏。
张宇也点头认可,这的确是首好诗,杜青山不愧为第一届诗词大会的第一名,实至名归。
李若音也刮奖道:“杜先生此诗不错。算是上品。诸位意见如何?”
俗话说文无第一,诗词也是如此,除非是惊艳的佳作,能一眼看出高低,不然很难论出长短。毕竟有人喜欢,也有人可能不喜欢。
后来诗坛中逐渐摸索中几个诗词等级,下品、中品、上品、佳品以及神作。佳品能名留青史,而神作则是代表一个时代。
张宇并不知道,包括在场所有人都不清楚,昨日张宇所作《春江花月夜》已经开始在京城传播。凡是读到的人,无不说好,无不认输在诗中意境当中,纷纷认为这是名垂青史的佳作。更有坊间开始对比,近百年来,没有任何作品能超越《春江花月夜》,如果这个想法得到多数人认可,那么它将上升成为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