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语桐抬头看了看,这姑娘她重生后是没见过的,但应该是初中同学,姓啥来着。
“我是马小雨啊,咱俩初中一个班的,你可真是贵人多忘事。”马小语看这同学就是没想起来。
“哎呀,我这一着急没叫上来,这也太巧了。”
对于马小雨来说才毕业三年多,可杨语桐算上上辈子都快三十年没见过初中同学了。
尤其这位同学上初中时,她两人还没怎么有过交集,真是叫不上名了。
两个人讲起了和办满月酒主人家的关系,都不太近,但杨语桐是最八杆子打不着的。
“桐桐,我下个月要结婚了,你能过来么。”马小雨在酒宴快结束时告诉杨语桐。
杨语桐夹菜的手就是一僵,这怎么还饥荒套着饥荒,整个是一套餐呢。
“我过几天马上开学了,应该是来不及了,提前祝你新婚快乐。”上学时都没说过几次话的同学她还是不要去了吧。
第章
杨语桐本科的最后一个学期,课程也是排的满满的,毕竟是把四年的课程压缩到了两年。
以前最快的同学也是三年毕业,上她自学过的课程时可以看更深入的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的书。
她刚入学时想的是两年毕业可以省时省钱的,现在她想挑战一下,毕竟她有的科目已经学习到更高深的层次了。
这就逮着一个期刊发文,时间长了,杨语桐觉得她这进程比第一次快多了。
三月份,她就收到了审稿人的邮件,回复了几次对方的问题,她又开始等待了。
这次的审稿人是剑桥的高尔斯教授,在偏微分方程方面也是建树颇多。
他知道杨的那两篇论文,没想到这么快他又有了新成果,还和之前的不是一个方向。
他看了之后针对这些过程提了不少的问题,评审人不会是只他自己。
但这个方向,他猜的得到,一定是他的老朋友路易斯。
“嗨,路易斯,在忙么?”高尔斯是个想到就做的人,当然他不会做违背学术道德的事。
“亲爱的高尔斯,可有日子没接到你的电话了。”路易斯接到了老友的电话很是开心。
两人在年代合作过,当时的成果那真是富有里程碑意义的一篇文章。
“你收到数学新进展的审稿邀请了么?”高尔斯直奔主题。
“你是说那个中国杨的文章么,我最近忙还没来得及看,你也审了这篇文章。”路易斯一听就知道老伙计也审了这篇。
“你先看看吧,等你回完编辑的意见,再给我打电话探讨。”高尔斯还是挺严谨的。
“看来这个杨让你感到很是不错啊,我一会就看看,等我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