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两个哥哥一心向学,年纪轻轻皆中了进士,名震眉山,人人提起你来皆说你天资聪颖,若是严加管教,咱们苏家定能一门三进士。”
“前些年,你愿意游山便去游山,愿意戏水便去戏水,我可曾有约束过你一日?若六郎真是个勤勉好学的,也不在乎迟上几年启蒙,你何必为难一个三岁的孩子?”
他向来是个洒脱之人,只求儿孙也能随心而为。
苏洵从前的的确确是个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其母史氏去世之后这才一心向学,虽说他天资过人,但已怠慢二十多年,想要赶超同龄人简直比登天还难。
也正是因此,所以他知道念书启蒙是宜早不宜迟:“爹,您误会了,并非我与程氏要逼着六郎早早念书,而是府中杂事颇多,程氏实在抽不出空管教六郎。”
“府中虽有婆子丫鬟,但她们目光短浅,六郎跟在她们身边并非好事,所以我们就商议出这个法子来。”
“与其说是启蒙,不如说是玩闹更合适些。”
苏老太爷面色这才和缓一二。
苏洵又道:“还有八郎,只怕以后就要时常托付给您了。”
苏辙:……
他嘴巴一瘪。
敢情为了叫哥哥苏轼顺利启蒙,就要把自己舍出去?
哼!
自己到底是不是亲生的?
苏老太爷脸色这才和缓一二。
他虽儿孙不少,可最喜欢的却是小苏辙,别看这小崽子整日里老老实实的,若细心观察,他的小表情和小心思多的很。
苏洵见苏老太爷没接话,继续道:“……这些日子,程氏的确辛苦。”
“而且大哥去世也有两年时间,大嫂带着几个孩子也在娘家住了两年,如今大哥大嫂从前住的院子已修缮一新,中秋节之后就能将大嫂他们接回。”
“大嫂刚回来,触景伤情,程氏难免要多陪着大嫂些,就更没空照顾两个孩子。”
听闻这话,苏老太爷则道:“你们放心将八郎交给我好了。”
“若是忙不过来,一并将六郎也送到我这里来。”
苏洵连声应是。
苏辙则是欲哭无泪。
回去之后,苏洵则与程氏邀功,夫妻两人皆高兴得很。
坐在摇篮里的苏辙却是闷闷不乐。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