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低声应令,接着又如鬼魅般飘入山林。
周元弼往回廊尽头走去,到了转角处,他低声问:“你怎么看?”
红灯映照的阴影中走出一个半老衰翁,鹤发鸡皮,手持竹杖,“回大卿,陛下既然有结姻亲之念,大卿可在族中寻一贤德聪慧之女……”
“我还不知道这个?”周元弼不耐烦地将他打断。
“福祸相依,取舍相成。”那人低眉垂首道:“无论陛下要什么,或是因此拿走什么,大卿此时都应竭力配合,予取予求,绝无二话。否则,未战海云边,先灭大卿府。”
周元弼脸上阴晴不定,若是之前陛下想要结成姻亲,那可是他梦寐以求之事,莫说认个女儿,便是把他自己的妻妾拿去也双手奉上。可是如今大战将起,福祸难定,一旦结成姻亲,便是再无回转余地。虽然已经贵为百官之首,但是骨子里的生意经告诉他,本钱越大,获利和损失都越大。
最后他咬牙道:“叫周康、周泰,速速赶来青州。”
“遵命。”
……
行馆之中。
“殷大人,对裴鸿儒陡然反叛,不知您是何看法?”御史中丞狄照狄文英,双颊消瘦,颌下留着一丛灰须,一幅教书老夫子的模样。
殷泗不答却问:“文英以为呢?”
狄文英毫不迟疑,说:“一是蓄谋,二是诬陷。我以为,裴鸿儒素来以清廉忠孝扬名,又是天子门生,虽然为人固执,但品性高洁。况且既不掌兵,又不敛财聚众,他有何胆量反叛,岂非自寻死路?恐怕诬陷的可能更大。”
“嗯,言之有理。但无论是诬陷还是蓄谋,经此一事,陛下对裴鸿儒必然已不再信任,小则弃之不用,大则秘密处死。到时巴州之首悬空待定,不知大人可有意向陛下举荐贤才?”另一人道,这人生着一对浓黑剑眉,面容冷峻如刀削,身上也无一丝赘肉,虽然双鬓微白,长须二尺,看起来有五十出头,但是说话中气十足,若只听声音还以为是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是啊,佟大人说出廉某心中所思。如果殷大人不举荐,就怕周大卿举贤不避亲,推举彭世济。到那时,巴州军政要务尽归周大卿……”又有一人附和说。这人年纪虽老,但是温文尔雅,面容不凡,想必年轻时候是位美男子,整个屋子里只有他未着官服,只穿了一身洗得发白的青衣长衫,全身上下一派大学老儒气质,看来不是官员,只是幕僚。
殷泗摇了摇头说:“为君之人,最怕领兵在外的掌军者没有辖制,擅兵自傲,对长安皇令或阳奉阴违,或应付了事,正如当年的幽蜀两州太守合兵逼宫之事,乃此祸也。从此后,非边太守不可兼领掌军刺史之职,不可统兵,不可豢养部曲门客。主政太守和掌军刺史互不隶属,却又互相辖制。这么多年来,能合掌军政要务之事的只有萧山景、李长陵和刘梓益、薛奚仲,无一不是边塞苦远或者外海不能及之地。前两位自不必言,如今刘梓益自愿交出兵权,又遣来质子,算是换取了陛下的信任。凉州苦寒,又是幽州东进之路,故而军务重于政务,加之陛下物色多年都没有合适人选,所以陛下才允许薛奚仲赞领太守之职位,此乃无可奈何之举,薛奚仲自己都不乐意,这些年做事谨小慎微,烫手山芋捧得是战战兢兢。故而,巴州太守之职,周元弼绝不敢想,也绝不敢提,不仅他自己不提,也决不许依附他的朝臣帮他提,否则便是横生猜忌,自绝君宠。”
“大人所言不无道理,但……”佟姓男子欲言又止。
殷泗说:“此间无外人,佟大人不妨直言。”
佟洪说:“陛下今日所颁之旨,许多都出乎意料,李易自不必说,许多人都盯着他这天恩似的封赏。但是这事说到底,陛下不过是把李易已经拿到的东西,又封赏给了他,无非给他个名正言顺而已。反而另外一事,下官却更为在意,那就是陛下居然撤了青州太守和刺史之位,改设青州道,大人再清楚不过,‘道’之一级本不常设,我朝已经四百多年没有过了,就因为职权过大。”
说着,他四顾一圈,见无其他动静,才压低声音小心翼翼地说:“无论官民品级,生杀大权尽掌一人之手,职权之大,直如国中之国,比之李易和萧山景也不枉多让。若只是青州道那也罢了,袁柱国的人品天下皆知,无人不服,但是若巴州再生变故,蜀中刘梓益又如鲠在喉,若刘梓益一遭死了,难保陛下不会效仿青州道,甚至合巴蜀二州,改回大益州道。届时这职权可是大的骇人!”
众人一听这话,都面色阴沉,暗自思量。虽然觉得思虑过盛,甚至有捕风捉影之嫌,但是谁能道准万一?世间多少意想不到不都是因为少了防备万一的后手,故而谋远之人必然虑深。
佟洪见众人尽皆凝眉思量,慢慢放开胆子,语气激扬地说:“所以,我以为这巴州空悬的太守之人,殷大人务必不能叫周大卿拿了去,万一真是落入彭世济之手,天下岂非又多了一个手握重兵的周长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殷泗阖眸思忖良久,说:“佟大人所言不无道理,奈何殷某久不在朝中,除了诸位故旧,也不认识几个人。不知诸位心中可有合适人选?”
“这……”
说到人选,众人却一时语竭,全没了方才的凌厉辩才。有些是真没人选,有些是心中有人也不敢提,殿前举荐大吏,是将阖家老小性命都压上赌桌的事儿。输赢根本等不到开盅那一刻,而在君上听到的第一瞬间,他如何猜测?是为了家国大计的一片赤诚忠心,还是为了一己之私,所以围朋结党、培植势力?恐怕以众人对当今陛下的了解,大多会是后一种结果。
果然,过了许久也不见有人吭声,最后还是狄文英打破沉默,道:“佟大人所言极是,既然诸位都没人举荐,我心中倒有一人选,堪当此任,我有意等裴鸿儒之事一了,便向陛下举荐。”
“谁?”众人大为惊奇,异口同声问。
狄文英吐出一口浊气,掷地有声地说:“巫郡郡守杜犀岷。”
“他?”整个屋子里,唯有殷泗面露疑色,其他人却神色一怔,片刻后都相视而笑,那模样似乎听到什么趣闻。廉姓老者道:“你不是跟他有仇吗?我记得多年前令妹便是被他休妻逐家。”
狄文英面色泛红,略有些尴尬,稍许自嘲似地点头道:“是有些小小过节,倒也算不上一个‘仇’字。杜犀岷不是个好丈夫,将夫妻不睦全怪在家妹身上,自从家妹与他鸳鸯缘断之后,数年也没给我来过书信。不仅如此,我听门下赴巫山游历的学生们说,他私下还经常与左右同僚抱怨,怪我给他做的媒不好。后来我因此事气愤不过,就书信相质,哪知他竟然千里迢迢跑到长安去找我大吵了一架,所以他也不算个好朋友。此人做事不通情理,但治理郡县上也算秉直刚正,算是一位能人,只是他在裴鸿儒手下做事,因为性格狂放不羁,没有什么书生气,与裴鸿儒大有不同,故而经年不被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