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脱口而出,刘信吟咏出了这一句。
他的文化水平说不上很高。但,作为一个业余的历史爱好者,当初在长沙参观贾谊故居的时候,对于贾谊《论积贮疏》的这一句,却印象十分深刻。
“啪!”
扶苏情不自禁地拍了一下身旁的案几。
看向刘信的眼神中,愈加显得亲切,充满欣赏赞叹之意:“怪不得马维先生拒绝了我,却愿意收你为徒!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这句话,说得太好了!
我大秦历代先王,莫不重视粮食积储,这也正是我们历经百战而始终百姓不乱、国家富强的重要原因,正是我们大秦能够成为天命所归、统一天下的重要原因!
刘信,你既是沛县的杀蛟勇士,又有如此见地,真可以说是文武双全的奇才,却屈居在沛县这个小小的地方,真是可惜了!
我返回咸阳之后,必定向父皇建议,如何进一步改进我大秦的人才选拔制度。对于属地有你这样的人才而不能发掘,不能向朝廷推荐的,一定要从严问责!”
话里,已经满是对刘信的招览之意。
刘信笑道:“这句话,不是我说的!”
扶苏又是一愣,眼中对刘信的欣赏之情,却并没有削减,反而更浓了几分:“那是哪位高贤所说?马维先生么?”
刘信道:“此人姓贾,乃是一位世外高人!”
贾谊并不属于这个时代,当然也可以说是“世外高人”了。
扶苏更感兴趣,情不自禁地起身,道:“你可否替我引见?如此高人,扶苏居然闻所未闻,可见我大秦帝国,仍然野有余贤哪!”
刘信感觉到了扶苏这种求才若渴、求贤如饥的心情。心想:比起他弟弟胡亥对赵高的偏听偏信,这扶苏真是强了不止一点半点啊。
秦始皇临死之前,遗诏选择扶苏继承自己的皇位,其实确实是看准了的。
只是,他当初为什么那样狠心,一定要把扶苏发配到边关去修长城呢?正是由于扶苏被发配到边关,胡亥留在了秦始皇身边,这才有机可趁,成为秦二世。
如果,不是胡亥成为秦二世,而是眼前的这位公子扶苏成为秦二世,秦朝的命运,又会是怎样的呢?
“怎么样?刘信,只要你带我去见这位世外高人,我也必定禀报父皇,重赏你的引荐之功!”
见刘信没有说话,似在思索,扶苏热切地催促。
刘信摇摇头,道:“不是我不肯引荐。贾先生既然是世外高人,自然是不在这个世界,我没有办法再引荐!”
扶苏更感惊奇了,道:“世外高人,不在这个世界?你的意思是说,这个贾先生,乃是一个方外神仙么?
父皇如今一心求仙,正准备派方士徐福,东渡瀛洲,拜访仙人,为父皇寻找长生不老药!
刘信,你说的这位贾先生,莫非也是东海上的神仙么?如果是这样,那我要马上返回咸阳,禀报父皇,让徐福出海之后,多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