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指挥使,听说皇上都很信任他,他自称“能施六甲法,可以生擒二将而扫荡无余,其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就宣化门择日出兵三百,就可直袭至阴山。”传令兵回道。
“简直是愚昧,神棍误国,我大宋王朝先前重文轻武,落得现在无将无兵可用,我营将士用二百多条生命,几经易主方才夺回的城门,现在又让道士神兵守城,与弃守有何不同,我去找姚将军”。杨崇德右手将战袍一挥,就要跃马而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杨指挥使听令,姚将军限你营一刻钟之内撤出宣化门,兵分两队,增援善利门、通津门,令到不行,军法从事”。杨崇德还未跃上马,又一传令兵火速赶来。
气急败坏的杨崇德刚刚跃上战马,金军抛出的一个火球如天雷一般,冒着滚滚黑烟,在夜幕中划破苍穹,越过城墙,朝着他们飞奔而来。
宋军将士吓得六神无主,四下躲避。只见杨崇德手中霹雳神金枪,顺势一挑,用枪尖轻轻挑住火球,双脚一登,跃上马背,借势一跃,高高飞起,手中长枪挑着火球一个三百六十度回旋,火球原路返回,杨崇德落回战马,火球炸入金军阵中,炸的金军将士人仰器毁,数名金兵变成一个个火球,啊啊惨叫,四下逃窜,冲乱了阵形。
杨崇德双腿一夹,手中缰绳猛提,胯下战马抬起前蹄,发出震耳的嘶鸣声,手中长枪直刺苍天,发出微颤的金属与空气的碰撞声,大叫一声“撤!”
此时,11岁的杨天正躲在母亲怀里,瑟瑟发抖,他睁着硕大的双眼,惊恐的望着窗外,城中漫天的火光映红了他天真的脸,他已经好多天不见父亲了。
他怀里抱着一支木头雕刻的长枪,还未完工,他自己早早把红樱绑上,那是父亲送给他的礼物,可是还没雕刻完父亲就去守城,彻夜不归了。
杨崇德的守军还未撤,郭京就领着他的六甲神兵赶来了。
只见此人身着黑色道袍,头戴道冠,后挽一个道髻,手拿浮尘,身背一口长剑,虽着道袍,却难掩其身形高挑,面容俊朗,微微昂着头,一副很是孤高的样子。
见到杨崇德,郭京目不斜视,昂然前行。他身后跟着老老幼幼的两支队伍,服装,兵器均不统一,行进的阵仗也是横七竖八,歪歪斜斜。
郭京登上城楼,手下树起绘有“天王像”的旗帜,拔掉杨崇德军旗,他席地而坐,长剑置于身侧,手持浮沉,双目微闭,口中喃喃自语。
身旁将士面面相觑,也不知如何是好。
城墙更换军旗,杨崇德军旗被撤下,不明所以的金军却仍不敢贸然进攻,以防有诈。
“天降良辰吉日,开门迎敌!”郭京忽然大声喊道,手中拂尘向前一挥。
城门兵士得令,拉开巨大的门栓,两扇大门缓缓打开。
郭京令他的六甲神兵攻出门去,犹如一群羔羊,你挤我赶,竟有不少人被挤进了护城河,落水者,扑通声、哀嚎声,响彻云霄。
一时摸不着头脑的金兵只得仓皇应战,一道道黑色铁骑冲入宋军阵中,犹如虎入羊群,手中弯刀砍杀的宋军也犹如切瓜砍菜,战马的嘶鸣,宋军的哀嚎声,金兵的呐喊声,一时间充斥了整个汴京城……
“报,姚将军,宣化门失守!”
“郭京呢,他的神兵呢?”
“六甲神兵被金兵砍杀殆尽,郭军头不知去向。”
“传我军令,命杨崇德火速驰援宣化门。
“副将,清点人数,把所有机动部队调往宣化门,务必把金兵赶出城去。”姚友仲大叫着。
“把郭京给我找来,我要将他碎尸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