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游认真聆听,时而点头,“这无欲与有欲,听起来好似矛盾,却又相互关联。”
逸尘微笑着看向她,眼中满是赞许,“正是如此,它们都源自于道,只是表现形式不同。都幽深玄妙,而这种玄之又玄的境界,便是打开一切奥秘的大门,是我们修行路上不断追寻的真谛。”……………………………………
逸尘抬眸,目光柔和又坚定,对着身旁的碧游缓缓开口:“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碧游秀眉轻皱,眼中满是求知欲,“逸尘,这水与道,还有我们的为人处世,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
逸尘微微仰头,望向不远处潺潺流淌的小溪,娓娓道来:“水,滋养万物,却从不与万物争高下。它总是流向低洼之处,处在众人都厌恶的地方,这份包容与谦卑,就如同道的特质,默默运作,却不彰显自身。”
他蹲下身子,手指轻轻划过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所谓‘居善地’,就像水寻找合适的低洼安身,我们为人处世,也要懂得选择恰当的环境和位置,让自己的能力与品性得以施展。‘心善渊’,内心要像深渊一样沉静、深邃,不为外界的纷扰所动,这样才能保持内心的清明。”
碧游若有所思,轻轻点头,“那‘与善仁,言善信’呢?”
“与人交往,要心怀仁爱,像水润泽万物一般去对待他人。说话要诚实守信,如同水的清澈透明,没有虚假。”逸尘耐心解释,“‘正善治’,若治理一方,需如水般公平公正,让一切有序运行;‘事善能’,面对事情,要像水适应各种容器一样,发挥自己的才能,灵活应对;‘动善时’,行动要把握时机,就像水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形态和流向。正因为水从不争强好胜,所以它没有忧患,安然自在。我们若能如水一般,也能在这纷繁世间,寻得内心的安宁。”……………………
逸尘神色沉静,目光中透着对天地至理的感悟,看向身旁的碧游,缓缓说道:“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碧游目光随着逸尘望向远处深不见底的山谷,心中满是疑惑,忍不住问道:“逸尘,这‘道冲而用之’,究竟是什么意思?”
逸尘微微抬手,指向那片深邃的山谷,说道:“道,就像这山谷间无形的气流,看似虚无、冲虚,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论我们如何运用它,都不会让它盈满枯竭。”
碧游微微点头,努力消化着这些话,“那‘渊兮,似万物之宗’又该如何理解呢?”
逸尘目光深邃,仿若透过眼前的山谷,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道深邃幽远,如同那深不见底的渊薮,看似寂静无声,实则是万物的根源。世间的山川湖海、草木生灵,乃至我们的修炼之法、行事准则,都源自于道。它孕育万物,主宰着一切的发展与变化。”
碧游正欲再问,这时,山谷中突然传来一阵低沉的轰鸣,脚下的土地开始微微颤抖。原本静谧的山谷弥漫起一层浓厚的雾气,雾气中隐隐闪烁着神秘的光芒。逸尘和碧游瞬间警觉,周身灵力涌动,严阵以待,准备探寻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背后,是否与他们所探讨的“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逸尘靠近碧游,神色温和,声音轻柔:“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碧游轻咬下唇,眼中满是困惑,拉了拉逸尘的衣袖:“这话听起来好难懂,逸尘,快给我讲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逸尘微笑着,轻轻握住她的手:“就说‘挫其锐’,人在修炼与生活里,锋芒太露易折损,得收敛锐气,不被自身的骄矜阻碍修行。”
碧游眨眨眼,若有所思:“那‘解其纷’呢?”
“世间纷扰繁杂,内心不能被琐事缠得混乱。遇到问题,要保持清明,解开烦恼的乱麻,不让杂念阻碍了对道的感悟。”逸尘耐心解释。
他抬眼望向远方,接着说:“‘和其光,同其尘’,是让我们收敛光芒,不炫耀自身的成就,融入尘世,不显得格格不入。有道之人,不会过分彰显自己,而是低调处世。”
碧游微微点头:“那最后一句呢?”
“‘湛兮似或存’,道深邃幽远,无形无状,却又似乎一直存在,默默影响着世间万物。我们要不断探寻,才能感知它的存在。”…………………………
逸尘神色庄重,目光中透着对天地至理的敬畏,看向身旁一脸专注的碧游,缓缓开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碧游柳眉轻蹙,眼中满是求知的渴望,下意识地靠近逸尘,“逸尘,这话听起来好深奥,到底是什么意思呀?”
逸尘微微仰头,望向广袤无垠的天空,目光深邃而悠远,“天地看待万物,没有偏私,一视同仁,就像对待祭祀时用草扎成的刍狗,祭祀时庄重对待,仪式结束后便任其自生自灭。天地按照自然规律运行,不会因万物的祈求或悲喜而改变。圣人治理天下也是如此,不会因个人情感偏袒百姓,而是遵循公正的法则。”
碧游若有所思,轻轻点头,“那后面提到的橐龠又是什么呢?”
逸尘伸出手,做了一个开合的动作,形象地解释道:“橐龠,就像是风箱,看似虚空,却蕴含无尽力量。天地之间,也如同这风箱,看似空旷,却生生不息。不断运动,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生机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