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他的两个伴读。两个伴读的家世不差,伴读天然就是他的班底。
谢承现在的思维越来越向武明帝靠拢了。
谢承把郑山辞的课业想通了,郑山辞却还没闲着,他回到家里才把户部的公务处理完了。
郑山辞喝了一口热水,起身给书房落了锁。
他走进屋子里,虞澜意听见动静斜了他一眼,自己躺在床上拿着话本继续看。
郑山辞洗漱后上床抱着虞澜意。
虞澜意把郑山辞的脸薅到一边,自己继续津津有味的看话本。
“什么话本这么好看?”
虞澜意:“这是你们户部名下的书铺新出的话本。写的是一对夫夫的事,挺好看的。”
户部名下书铺每次出了状元笔记,虞澜意都会买一套,留着给长大后的小平安。
户部的书铺是开始接其他的话本了,郑山辞让管事分辨了,出的话本也是符合大众的,毕竟是官府下的书铺还是要正经一些。
有太学生见崔子期写的话本很有趣,他们也写了亓亓整理几本,只是能过稿的人在少数。崔子期那是真实经历,旁人没经历过写不出来。
郑山辞自己也拿了一本书看,他没看一会儿竟然闭着眼睛睡着了。
虞澜意见天色不早了,把话本放下正好喊郑山辞去吹蜡烛,抬头一看郑山辞坐着睡着了。
虞澜意只好把他手里的书抽出来,给他盖好被褥后,自己从郑山辞身上跨过去吹蜡烛。
郑山辞睡到早上就去上值,休息之后,他翻看了今年漕运的单子,郑山辞想了想把玉风叫过来。
“漕运的事一般是谁负责?”
玉风恭敬道:“这事不经过下官们的手,一般都是尚书跟侍郎大人做主。户部只管京城这一条河道,地方上的河道是由地方衙门管理。”
郑山辞颔首:“我知道了。”
玉风被郑山辞派下去主管发俸禄还有其他一些琐事,项郎中办事不错,郑山辞就让他管着户籍,田册这事是郑山辞亲自管。
至于范侍郎什么事都要管一管,只要郑山辞需要了就可以甩些是给他做。侍郎是二把手就是这样锻炼出来的。
郑山辞管户部来后,只要是该给的款子都没有拖延过。他做太常寺少卿时就还被项郎中拖延过俸禄,这事不能再做了。该给的银子就给,不该批的款子就不批。
几个部门来拿款就利落多了,户部的官员也不端着了,把事情办完就去做自己的事。郑山辞对户部的人员没有什么调动,只是把公务跟职责都分明了,出了事故直接找人。
礼部的官员来一趟户部办事办得很快,他回到礼部只在私下跟人感叹户部的人不爱拖着人了。以前这是小事,尚书都不爱管这些,郑山辞自己经过一遭后,才知道户部官员胸里的傲气,这便要改正这种风气。
郑山辞最近的目光落在漕运上,找了户部不少官员问过,打算明日下值后亲自去码头看一看。今天下值还要为给谢承上课做准备。
……
苏言每次同苏大郎说话,苏大郎的目光闪烁。联想到父亲前后态度的变化,苏言觉得突破口在苏大郎身上。等一日苏言找苏大郎相熟的几个叔伯给他们银两,请苏大郎一块去吃酒。让叔伯们瞒着说是自己的一点心意。
等苏大郎喝醉后,叔伯都由人扶着回去,苏言扶着苏大郎问他:“爹?”
苏大郎没搭话,醉得厉害。
“你为什么不让苏言去刑部?”
苏大郎嘀嘀咕咕听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