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将众多不合时宜的人选剔去,又将时间点框定在崖山之前,最后略略一算,差不多得到了三四十位人选。
他将这些名字一一记录下来。
此时,一名玄衣抱剑的高冷靓仔——张世杰忽然路过,扫了一眼名单,大为惊讶:“辛弃疾?李靖?你们这是打算建武庙?”
郑成功:“……”
神他妈武庙,哪里来的武庙。
往前翻了翻,李靖是因为兵法论述入选,辛弃疾是因为辛派词风,开一代先河,加上宋孝宗在那边不时提刀威胁。
反正不是因为两人都擅长打仗。
他将这个解释告诉张世杰,后者神色很不满,冷着脸说道:“为什么只有文庙,没有武庙?难道一个新生的帝国只需要文官决断事务,不需要武将守国戍边、保卫疆土了?”
郑成功:e,他说得好有道理!
虽说南宋的国情向来是重文轻武,但到了崖山的流亡小朝廷,情况迥然不同,完全就是张世杰的一言堂。
什么,你说你有不同意见?
你真以为张世杰麾下,那些只听令于他的军队是摆设?
因此,张世杰自然要让新帝国的定策,向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发展。
但除去他的个人立场不提,在教育体系中加上习武,确实势在必行。
郑成功回想了一下自己所在的时代,顶尖文人群体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未曾掌过兵。
譬如,前任江北督师、现在女帝秦良玉的军师史可法;
兵部尚书、手下有一支舰队的张煌言;
收编了李自成闯军旧部成为「忠贞营」的堵胤锡;
当然也包括了他自己。
恰在此时,陆秀夫沉吟一番说:“世杰说得有理,我们或许不该办一个单纯的「文庙」或「武庙」,而是应该办一个文武兼备的学宫。”
“甚好!”张世杰立刻拿出一张纸,将若干他认为合适的人选列下。
郑成功:“但我们缺人手——”
虽说崖山人里有很多精英中的精英,都是从前的文武百官,但又不可能长期停留在这个地方教书。
陆秀夫却很淡定:“莫急,一步步慢慢来,先把第一批学生迅速培养出来,现在的问题是,必须要在学宫中将后世之人和他们的学术也加上。”
郑成功:“……”
他发出了一声灵魂质问:“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