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太素奏书之行文,就如小脚老太的裹脚布一般,又臭又长。”
“噗。”
这一形象比较,顿时让书房中出现了几声不厚道的憋笑。
看着龙椅一侧的朱标偏过掩面,一旁翻阅奏书的官属拼命埋头,以防老朱看到他们那张君前失仪涨红的脸,常升顿时明悟,茹太素此人的“名声”,只怕早就在朝廷之中传遍了。
老朱的嘴角也微微抽动。
但他还是忍住了,摆手道:“你继续说。”
“倘若要让茹太素之流的官员摒弃“旧习”,精炼文章至……”
提到这,常升先转头问向一旁:“先请教几位学士和校书郎,你们所翻阅的这些奏疏中,每本奏书实际有用的字数有多少?”
“不过三百字。”
这是念诵最精炼内容的学士。
“若是稍加行文,使之流畅,一篇奏书实际所用的字数大约五百即可。”
“那就以五百为计。”
“倘若让茹太素之流的官员,将每回奏书的行文都精炼至五百字,太子可知,换作陛下、娘娘,他们会如何处置吗?”
朱标心中浮现腹稿。
但他还是摇了摇头,充当了一个称职的捧哏。
“订立奏书格式,限制奏报字数。”
“违者,罚。”
“这大概就是陛下的处理方式。”
老朱不予置评,只是用手捋了捋胡子。
“那,下面的官员会如何应对呢?”
常升提了一问,又自问自答到:“如茹太素之辈的,大概会不尊此制,即便挨打也在所不惜,甚至还能博得他梦寐以求的清名,为士子清流所颂。”
“可若是心怀不满,或是聪明但无德,自以为是,如杨宪,胡为庸之辈。”
“他们就会钻出另一个窟窿来。”
“陛下不是要精简吗?”
“那他们就给你精简到底,或是只精简几个关键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