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拐点
来,伸出手。
让我们在时光长河上戳个窟窿——1983年,这是人类文明的拐点!距离“地球望远镜计划”动工,已过去了十三个年头。
科拉半岛。
数千名科研人员忙得热火朝天,在充足的经费支持下,“科拉超深钻井”的钻探深度已达恐怖的一万两千米。为人类窥探地质历史,研究脚下这颗星球提供了珍贵资料。
那是个同往常一样寒风呼啸的日子,时间并没有因为这天是人类文明的拐点而有所不同,反而像是老锤配了老蒜窝——稀松平常!
合作项目中微生物组研究员刘东升,正在分析一块来自地底一万两千米以下的岩石。整个项目经历了之前在地底九千米发现‘黄金层’的激动,所有人都对接下来的勘探充满了信心!
他负责分析岩石中可能存在的有机物成分以及微生物。说实话,刘东升并不认为地下一万两千米,如此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能有有机物残存,更别说微生物了。
至于地质变化将地表生物残骸带到这个位置的可能性?
实在太低!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刘,快来看!”
“天啊,这是什么?”
实验室,正在做‘结构’和‘有序’分析的鲍里斯忽然大喊!
···
半小时后,微生物实验室被重兵把守,最新一批挖掘的石块全部运到了这里···
半天后,安德罗波夫抵达科拉半岛···
半个月后,原本疯狂推进的钻探放缓,除生物、物理、化学方面的专家,其余研究人员逐步撤离···
‘克拉超深钻井’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虽然此时的它并没有广为人知。
八年后,前苏联解体,55岁的刘东升回国,就职中科院担任地质方面工作。
三年后,俄罗斯宣布停止“地球望远镜计划”,令人不解的是,相比于计划初期的进度,1983年以后十年时间,钻探深度仅仅推进了262米!
当然,关于计划挖到了地狱,挖出了怪物,听到了地狱惨叫···等等神秘传言这时候还没有传开。
-------------------------------------
2006年,刘东升病逝,手书遗言,封存部分实验材料···
一百多年后,一位顶着天才光环的科学家,打开了尘封一个世纪的记忆···
时间波澜不惊缓缓向前,抬起手,戳下去的窟窿点早已不见。
但浪,它来了!!
-------------------------------------
以下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