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这里是猎鹰编队,我们即将进入攻击区域,请求确认目标坐标。”
“猎鹰编队,目标坐标已发送至你们的导航系统,优先攻击敌方防空设施,重复,优先攻击敌方防空设施。”
“猎鹰收到!优先攻击敌方防空设施!”
“祝你们好运,猎鹰编队!”
“三克油!”
“各机注意,敌方有成型的区域防空系统,即将进入敌方防空空域,准备下降高度到60米,进行超低空突防!”
随着命令下达,飞行员们在通讯频道中迅速做出回应。
“猎鹰2号,明白,开始超低空突防操作。”
“猎鹰3号,已准备好下降高度,进入超低空模式。”
“猎鹰4号。。。。。。”
。。。。。。。。。。。。
18架F-15战斗机宛很快就开始调整姿态。
机首微微下压,机翼两侧的襟翼和副翼默契配合、协同工作,推动着战机向着低空俯冲而下。
当高度降至60米时,飞行员们眼疾手快,迅速将战机拉平,正式进入超低空突防状态。
在这个高度,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被敌方雷达发现的几率。
“前方即将进入温塔山脉,预计距离24。3公里,都给我打起精神,我可不想给你们开追悼会!”
超低空突防,尤其是在这陌生山脉进行超低空突防,其难度之大,简直不亚于在刀尖上跳舞。
山脉的地形复杂多变,每一座山峰、每一道峡谷的气流状况都是一个个未知的谜题。
仅仅是这复杂的气流,让战机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而且,山峰的高低起伏会严重影响雷达的探测范围和精度,使得战机的导航系统可能出现偏差。
哪怕是几毫秒的信号延迟或者一个微小的角度偏差,在这高速飞行的过程中,都可能导致战机直接撞向山峰。
要知道这可是只有60米的高度,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那就只有机毁人亡一个结果,连跳伞的机会都不会有!!!
温塔山脉的轮廓在月光的映照下逐渐清晰起来,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等待着这些不速之客的到来。
战机保持着60米的超低空高度,向着山脉急速飞去。
当靠近山脉的边缘时,气流变得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