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旁站着一位年轻俊朗的士子,正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
李世民轻抿一口茶,赞叹道:“曹植的文笔可真好,尤其是他写的《洛神赋》,真是字字珠玑,句句动人。”
孟子微微一笑,点头附和:“确实如此,曹植之才,世所罕见。其《洛神赋》不仅文采斐然,更蕴含深意,令人回味无穷。”
正说着,只见王羲之缓缓走来,手中提着刚购得的文房四宝。
他听到李世民的赞叹,便接口道:“曹植的《洛神赋》确实写得好,只是笔墨之间,尚觉差了那么一点火候。不过,整体而言,已是难得之作。”
李世民闻言,不禁对王羲之投以赞许的目光:
“王先生此言甚是。曹植之才,已足以傲视群雄,若能再精进一层,想必更是无人能及。”
孟子也点头表示赞同:
“学问之道,本就无止境。曹植虽已名满天下,但仍有提升的空间。正如我们儒家所倡导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唯有不断追求,方能臻至完美。”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谈论着文学与书法,茶楼内的氛围愈发显得高雅而和谐。外面的闹市仿佛与他们无关,他们沉浸在自己的文化世界中,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交流。
然而门外的秦叔宝和卫青,霍去病三人,可紧张的不得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分别保护这3位重要重量级人物。
卫青负责保护李世民,霍去病负责保护王羲之,秦叔宝负责保护孟子。
洛阳城内,一家面馆里面,只见一位男子在那里坐着,吃相难看的吃子面,此人正是沛公刘邦,旁边那位正是樊哙,他这次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给李世民的人投一票。
樊哙说道,“老板,再来一碗"
刘邦也说的,“再来一碗"
“吃慢点,不急”,李世民微笑着提醒道,他的声音温和而亲切,仿佛在安抚两位急于表达忠诚的臣子。
刘邦闻言,放慢了手中的筷子,抬头看向李世民,眼中闪烁着感激的光芒。
他知道,李世民不仅接纳了他,还如此体贴入微,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追随的决心。
樊哙则大大咧咧地一笑,拍了拍自己的肚子说:“陛下放心,我这饭量,再吃几碗也不在话下!”
说罢,他又大口吃了起来,但速度明显慢了许多。
李世民摇了摇头,笑道:“你们啊,都是国家的栋梁,身体要紧,切莫因小失大。”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关怀与期待,让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了一股暖流。
这时,面馆老板端来了两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放在刘邦和樊哙面前,笑眯眯地说:
“客官们慢用,咱们这面可是有名的劲道,多吃点好上路。”
刘邦和樊哙连忙点头致谢,继续享用他们的美食。
而李世民则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们,心中暗自盘算着接下来的计划。他知道,有了这两位勇猛无比的将领相助,他的事业必将更上一层楼。
百家学士轮番争辩,有15个国的国君分别投票,最多的一票则回去,刚占领的那部分地区,传授自家学派。
当然,每家学派都是为自己的国家法律政策,思想无论日后哪片地区归属哪里,都会受其影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楚国怀王的代表人屈原纵横家,屈原是着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以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和高洁的人格着称;
宋国则以庄子为代表,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和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影响了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