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我师尊断定之事,没有过一次差错!可笑某些从山里出来的无知之徒,有何资格来质疑吾师!”
眼下形势已经很明朗,宁亦选择的是一个病书生,而陶洪点的沈然,破镜团圆,无论如何都是气运最盛之人。
当下便有很多人高声赞同。
“不错,天下第一,真实不虚!陶洪大相师,当得起这称号!”
“那边的魔教小子,还不赶快把你的法器乖乖奉上!”
“可不许耍赖!我们临凤城可容不得这等事!”
“……”
宁亦冷哼一声,杀气外泄,把那些杂音迅速压了下去。
“你们倒是看看这书生,看看会发生什么!看完了,再说输赢吧!”
众人惊诧,却见那书生仍然呆立不动。
但一身气质,已经完全不同。
此刻他面容平和,全身仿佛有微光散发,浩然之气沛然如潮,令人不可直视!
然而在陶洪的眼里,侯玉春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那头上两股青气盘旋,似毛笔在书页间狂舞,又似天上星辰,灼灼耀目!
这样的情况,他怎会不熟悉?!
不由得狂喊了出来!
“顿悟入大儒境?!”
‘轰——’
围观众一时间羡慕无加。
所谓大儒,那是对自己读过的书,有了真切的了解,甚至达到了知行合一的境界!
此等人物,俯仰间无惧于心,行事暗合天道,已是不论什么官位,都能胜任自如了!
而且有一些感悟甚深的文字,经大儒口中说出,便有天宪般的威能!
譬如一个大儒,明悟了‘不语鬼怪力神’这句话,那么诸邪辟易,看境界深厚,能让小鬼到千年妖物都不能近身!
那边侯玉春身上青气忽而聚至顶点,而后如圆月般满溢,化作一道细微的可见弧光,横扫了整个临凤城。
这便是博学经光,又名‘学富五车之光’。
倘若一个城池里有这等能散发出博学精光的大儒坐镇,那以后城池里的儒学后辈,必然能学识精进,甚至能循着大儒轨迹,自己顿悟成大儒。
陶洪脸色,阴晴不定。
其实此刻,他已经输了。
沈然纵然是气运极好,但也不过是一家之运道,无关他人。
但这侯玉春一朝顿悟,浩然气瞬息大成,又散发博学经光,已经是能影响一城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