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日,饭桌上鲜见绿色,尽是一堆燥人的鸡鸭鱼羊,这么吃下去,身体如何能好?
刘大人越想越是这回事,就拉着沈荔商量蔬菜的事去了。
他虽坐在大堂,但周围一桌子户部官员,品级再是不高,手里闲钱也不少。
一听沈记能供应新鲜蔬菜,还负责配送上门,都乐开了花,当即头脑一热签了契约。
此外,还有些做生意的小富人家,或有些田产家业的耕读人家,也下了单子。
沈荔也乐开了花。她原本的目标客户就是这群中产阶级,真正的高官和有钱的贵族,手里有田产有庄子,想吃什么尽可自己种,或使了大钱朝南边买。
大不了学了她的玻璃大棚,自己建一个也是一样的,倒不必花功夫在她这里定菜。
沈记对外供应蔬菜是按人口算的,府中有几人要花钱买菜吃,就在沈记下几份订单。
赵二顶着笑脸过来,替沈荔跟客人说着话:“每天都挑最新鲜的菜蔬送到府上去,就是冬天种菜不容易,这品类恐怕不方便挑选。”
“你们沈记做的东西啊,我放心!能有的吃就行了,哪里还要挑呢?”
照着两个小孩两个老人来算,每个官员府上至少有六份订单。
然自己的父母有了,岳父岳母能没有吗?既是科举出身,座师能没有吗?既然在京为官,上峰能不送吗?
这么一算,每人至少下了十人的单子。
“——今天当即下订单的有包厢客人十六位,大堂客人二十位。”
等客人走得差不多,只剩乔裴、楼满凤几人,芳姨这才向沈荔禀告了今天的收益:“按每人每天一斤的分量来装,价钱就在三十文。”
“三十六位客人,拢共下了三百六十单。”芳姨拨了拨算盘珠子,“十天起步,大多数人都是压线下的单子,拢共就是三千六百单。”
她将账本双手奉给沈荔:“今日的入账便是一百零八两。”
太子暗忖,一百零八两,在他看来并不多,不过他一个头冠、甚至一个腰饰的价格。
然一天一百零八两,一个月便是三千二百两。
京中大小官员、勋贵少说三四千人,即便只有半数下订单。。。。。。*
况且一人一斤蔬菜,虽说分量不少,但要做成菜的损耗又是另说。
这样一来,发觉不够的家庭还会增订。
太子不免看过来。
这位沈掌柜,很是生财有道啊。
他神情似笑,正要转头,又撞上了乔裴的目光。
如今客人都走了,太子便也不再遮掩,拱手道:“乔大人安。”
乔裴亦是拱手:“太子殿下安。”
“倒不知乔大人是沈记常客。”太子道。
乔裴端茶:“偶然途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