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夸赞道:“还得是读书人,什么都懂。”刘三郎听后笑了笑。
刘父刘母原在那边地头干活,听见刘三郎的呼喊后,吃了一惊,连忙走过来,问道:“怎么突然回来了,可是有什么事?”
“并无。”刘三郎摇摇头,又将授衣节向爹娘解释了一遍。
他往年都是跟着镇上的一个秀才读书的,没有这么多讲究。也是今年去了县城后,才知还有这节。
“那你二哥呢?”刘母左右转头,并未见到自家老二。
刘三郎脸上闪过一丝异样,说道:“二哥与县城一个同窗交好,说是要和同窗一起学习,便住在了同窗家里,并未回来。”
刘父刘母不懂这些,只觉得儿子放了假还要学习,实在用功得很,心里很是满意。
刘母见着三郎高兴,从地里出来,张罗回家做饭了。又担心刘三郎细皮嫩肉的,经不住晒,将他也带回去了。
人群便闹哄哄地散了。
楚启动作慢些,就被小哥儿看到了。大约是见别人都走了,他还站在原地,眼里透着疑惑,盯着他看。
他笑笑,也走了。
秋收时,地少的人家还能回家吃午饭,正好躲过最热的时辰。地多的人家,就多是家里的妇人送饭,在地边吃完后,接着干。不然时间拖得久了,恐遇上雨天。
而雇了短工的人家,更是恨不得劳力一刻不歇地干,自然不会让他们回家吃饭,多是主家送来地里。
也就是刘家情况特殊,中午才能稍歇会儿。
楚启站在门外,远远看见下地的人陆陆续续回了家,送饭的人也陆陆续续去了地里,只何小哥儿还是没有踪影。
他不禁皱了眉,这几文钱实在难赚,莫不是饭都不给吃了?
终于,楚启肚子都叫了几声后,小哥儿的身影出现了。他走得飞快,时不时用袖子擦擦额头的汗,要拐入他家这边的小路时,还向后看了几眼。
楚启被他逗笑了。
回了院子,从厨房舀了些热水到水盆,又准备好干净的布巾。在小哥儿敲了第一下门后,就将门打开了。
似是没想到他动作这么快,小哥儿擦汗的动作一停。
“进来。”楚启低声说道,小哥儿也回过神来,连忙进门。
楚启又笑了起来,总感觉他俩这番动作有些好笑。唉,谁让这个世界规矩那么多。
他指指水盆,说道:“先擦擦脸吧。”
小哥儿看看他又看看水盆,似是有些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