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也不知随了谁,这么贪吃,明明他和申椒都不是重口腹之欲的人。
傍晚时分,林清吃过晚饭便想着出去走走。来这么些天了,除了赶路,林清还是第一回出营帐散步。
距离他出发启程已经差不多快两个月了,如今正是炎热的六月,且关外风大,天气干燥,气温又不是很高,是以林清虽然两三个月才洗几次澡,也不会觉得很不适。
林清一开始心里挺隔应的,毕竟他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家里也算有钱,冬天洗澡都洗的勤,遑论这酷热的夏季。但想到毕竟出门在外条件有限,比他官职高的几位老大人都没说什么,他自然不好意思提出什么异议,久而久之,也就慢慢适应了。
关外早晚气温相差大,中午热的很,晚上倒是凉爽不少,这时候出来散步整整好。
林清在营地四处游**,老远瞧见一缕缕炊烟从天边袅袅升起。
看来前方不远处有人家呀。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林清便和旁边值日的士兵搭起话来。那小兵瞧着嫩生生的,一双眼睛懵懂清澈,稚气十足,看起来年纪不大。
“小哥儿。”林清指了指前方缓缓升起的烟束,“前方可有人家?”
那小兵目光跟随林清指的方向看过去,点点头,“回大人,前面的确有一个村庄。”
“哦?”林清没想到倒真被自己猜中了,于是来了兴趣,打量那小兵一番,问道:“看小哥儿这年纪也不大,是第一次出关外吗?”
小兵应道:“回大人,小的如今才十六,正是第一次出关外。”
林清了然,随即问道:“既然年纪不大,又是第一回出关外,怎么就知道前面不远处有个村子呢?”
小兵笑呵呵回道:“大人,是这样的。小的虽然年纪尚轻,又是头回出关,可小的老家却是离宣河关不远处的苍州。原先被迁到西海沿子的百姓有不少是苍州的百姓,虽然年代已久,但到底是亲戚关系。小的打小就从家里口中听说过自己家在哪辈有哪些亲人迁到西海沿子,有时候关外太平了,小的还经常跟着家里大人长辈去西海沿子走亲戚哩!”
“诶,不对。”林清纠正道:“你既说自己小时候去西海沿子走过亲戚,那怎么算是头一回出关外呢?”
小兵笑道:“大人,这样的。小的小时候,西海沿子仍然属于咱们南柯国的管辖范围,但是现在的西海沿子却不是咱们南柯国的地盘,严格来讲并不属于关内了,所以小的才说是头一回出关。”
“原来如此……”林清原以为西海沿子打太宗皇帝那时起就丢了,没想到还撑到了僖宗皇帝时期。
“那这么说,前面就是西海了?”
“是呀大人,咱们已经出了宣河关,过了西海,就是黄凉国了。”
林清望着远方,若有所思,“照你这么说,西海沿子的百姓定也是以族以姓而居喽?”
小兵:“大人猜的没错。迁到西海沿子的百姓不少是同族的,虽然有些不同姓,比如狄、刘、赵、郑、王、李姓的人家都有,但是狄姓却是第一大姓,小的原姓也是狄姓。”
“是吗?”林清看着小兵,揶揄道:“看来你家是个大家族呀。”
小兵不好意思地红了脸,“什么大家族,就是同姓狄的人数多罢了。不过,我们苍州狄姓倒真出了一个大人物。”
林清站了许久,倒有些累,便坐到了一旁的草垛子上,安安心心听起故事,“既然是大人物,那必定做了什么了不得的事,麻烦小哥儿讲述一二。”
那小兵见林清这么捧场,十分激动,小兵从小听那位‘大人物’的故事听到大,虽然不是自己的直系先祖,但同宗同族已是令人骄傲!令人与有荣焉!
小兵激动地涨红了脸,颤声道:“大人说的没错。这个大人物就是僖宗皇帝在位期间,被誉为南柯第一名将的镇国神武大将军狄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