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成为官员,进入弘文馆简直是清流理想,一旦置身其中,便相?当于朝廷盖章的“文人”。故而,令男文书进入弘文馆,他?们非但?不会觉得屈才,甚或觉得得意,再比起被“下放”到不知那个犄角旮旯的女文书们,他?们自然志得意满,不会再计较制举的事情?。
如此,他?们占了名声的便宜,而她?们则得了实?际的便宜。
“妙啊!”昭昧大笑,忽而狡黠道:“我连安排他?们做什么都想好了!”
李素节问:“做什么?”
昭昧目光流转,卖个关子道:“先不告诉你。”
李素节没有追问。等文书科选拔结束,她?自然会知道。
然而,在知道男文书的工作内容之前,李素节率先得知了另一个消息。
昭昧在朝堂上,面向所有朝臣宣布:她?要编修周史。
编修史书是青史留名的大事,昭昧刚一抛出这讯息,朝堂立刻热闹起来。极为难得的,此次无人反对,关注的焦点全在由谁来主持修撰上面,她?话音刚落,只?过了片刻反应的工夫,就有几个官员站出来,提议合适人选,将她?打算开口的后半截话都堵在了嘴里。
等几名官员发表了恳切的推荐语后,昭昧才道:“谁来主持编修,朕已经?有了人选。”
门下官员立刻问:“敢问何人?”
编修史书历来为文士主持,弘文馆正归属门下,他?们尤其关注此事,自以为必然花落自家。
这想法倒也没错。
很快,昭昧道出一个名字。
“这——”朝臣们惊愕失语:“这——”
昭昧指定的那人,虽是门下官员,却?完全不在众人料想之内。
只?见门下队伍的尾部,施施然走出一名官员,行?礼道:“臣在。”
“陛下!”站在前头的门下官员立刻扬声:“此举不妥!”
昭昧听着?话听得耳朵起茧,现下再听,竟觉得有趣,问:“哪里不妥?”
门下官员道:“修史当取德高望重、博闻多识者?,可这、这崔主事以科举入仕不足一年,又年纪轻轻,全然不晓前朝旧事,怎能监修前朝史书!”
“哦。”昭昧道:“那敢问卿,有何寿齿四百年的博闻多识者?推荐啊?”
那官员已经?做好推荐的准备,闻言正要开口,忽然反应过来,噎得一声不吭。
昭昧轻笑:“看来是没有了。既然找不到活了几百年的老妖精,那么,五十岁的和二十岁的也差不到哪里去?吧——谁都不曾亲眼见到周朝开国。”
门下官员仍坚持到:“修史书以为后世之鉴,而崔主事本?在闺阁当中,常年不见外事,眼界所限,怎能如实?纪闻,所撰之史,又怎能流传后世——”
昭昧摆手:“只?她?一人又修不成史,不是还有你们吗?”
“可决定权却?在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