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走到一楼正中位置的时候,周长城似笑非笑看着老罗:“原先在这儿摆着的东芝双合金的注塑机呢?”
“咳,那不是我福州厂里也缺了一台吗?”老罗也不否认自己搬走了机器,这里就要减掉一部分价格了。
原先罗四桢把他这些机器包括租约在内报价在四十五万,周长城还没什么感觉,但走了一圈,他到处给这个厂子扣分,机台维护不足,工人安全意识不强,工厂的卫生通风消防都要重新理一遍,出货口过分敞开,外人随便就能进来,安全系数不高等等。
这一切要素,全是周长城对标昌江比出来的。
罗四桢看周长城那样,大概猜到他在想什么,说:“周经理,你看我这里,已经用了十几年,破是破了点,但一点也不耽误你挣钱。你不能拿昌江来跟我这地方比,昌江的姚老板有钱,地和厂房都是他的,设备是新的,楼也是去年才验收的。我说句难听的,茅厕也有三天香。是不是?”
周长城被老罗这粗鄙的话逗得笑出来,随即他说:“行,老罗,今天看到这儿吧,谢谢你招呼我。”他也没叮嘱老罗别去昌江传播自己对买厂房感兴趣的事,老罗不会这么闲的。
罗四桢有些莫名:“周经理,这就完了?再进去喝会儿茶,聊聊天嘛!”
从周长城进门喝茶聊天到下来看厂房,也不过半个小时的时间而已。
“老罗,茶就不喝了,你报个实在价格吧。”周长城的态度并不热切,因为他心里也有了底价,老罗这儿绝不值四十五万,他出售的只有机器,而不是连着这几栋厂房一起,且重要设备还少了一台,后面够他寻摸的,他还要开价原价的话,那就是在宰水鱼了。
周长城这个老板还没当起来,精明的态度和思想就要先立起来。
老罗看周长城只是问价格,本想含糊过去,又觉得也是个机会:“周经理,四十三万,从上回你来我这儿到现在,什么都没变过,也就是少了台东芝。”
这不是周长城心里的数字,点头,表示知道这个报价了,没有再说什么,抬手去拍拍老罗的手臂,说自己后面还有事,要先走了。
罗四桢看他那样,拿不准主意,是要还是不要:“哎,周经理,再坐会儿嘛!这价格合适还是不合适,我们都可以再商量的嘛。”
周长城只说:“老罗,你这价格我是接受不了的,跟我心里的期望相差也较大。不怕跟你说,我确实对你的厂有兴趣,但我是小成本创业,恐怕还要再找找更小的地方,你也得找找更大的买家。”
罗四桢站在厂门口,看周长城甩着手上的车钥匙,听他如是说,也不是那么在意,先头讲的那个郑工,其实跟周长城是一样的情况,出不起钱买,但周工比郑工更坦诚,他也没横眉竖眼地胡乱挑剔,买产业不是小事,他肯定也要和人商量,就说:“周经理,大家都是熟人,你也知道我确实着急用钱,你先回去考虑考虑,考虑完了跟我说一声,买卖不成仁义在的嘛。”
周长城在开车走之前,还四处看了一下罗四桢这两栋楼,极度简陋,厂房后面还似模似样有几间平房,是给员工做宿舍用的,门口还晾着几件衣服,有点脏乱。不过前面的这个坪很大,能停下五辆轿车,从租金上来看,这面积租得不亏,不过他现在一个客户都没有,是否真要啃下老罗这儿的厂房,真难以决断,还是再去看看有没有其他更合适的地方。
罗四桢亲自给周长城开了关起来的大铁门,朝车里的周长城挥手:“周经理慢走,保持联系,我等你消息。”
等周长城的车子慢慢开出去后,罗四桢看了两眼,自言自语道:“还开最新的本田,这周经理平时里不显山露水,也够低调的。”
第220章第220章
从罗四桢那儿出来后,周长城开着车把这周围的环境绕了一圈,这一片是规划相对杂乱的工业区,一条污水小河划分了工厂和民居,大路是通达的,货车和消防车进出没问题,派出所距离也不远,距离灵宝村家里有五公里,地方还算过得去。
不过钱啊,差距实在太大了,周长城转着方向盘,不停想要怎么弄到一笔钱,如果弄不到要怎么跟卖家谈,看来还是要多看几家,机器是真的贵,就是现在不知道有谁要出售。
万云一个人在家带孩子,这个月子还没出,她就想往外跑了,太闷了,天天只能楼上楼下地走,睁眼闭眼就对着个无比可爱但不会说话,却又让人无法离开的小孩儿,阿英姐是老式坐月子的方法,基本上那个连小院儿都不让她出去,说是担心吹着风了。
万雪还说让她这月子坐到过年,哪里来的耐心哦?
周长城回来的时间算早,阿英姐还没到家呢,他已经把车贴着院墙停好了,万云正抱着孩子,逗他啊啊地吐泡泡,听到有人开门,就瞧见丈夫的身影:“爸爸回来啰。”
周长城一进门,就去洗手,见周之慎醒着,一双小手正四处晃,眼睛黑溜溜的,看得他心中柔情万千,这可是他和万云的骨肉呢:“来,爸爸抱,让妈妈歇会儿!”
万云放开手,去收拾刚刚给小孩儿换下的尿布,问周长城跟罗四桢那儿说得怎么样了。
周长城打横抱着儿子,坐在摇椅上跟万云说:“太贵了,没还价。我准备找赵前进帮忙问问,有没有人在卖机器。”
自从生了孩子后,万云就很容易腰酸,不过是弯腰两回,就觉得累了,只好坐在周长城旁边:“现在我们只有手上的房子还值点钱,倒是可以找帮忙做注册的那个吴先生问问,我看他的名片上还写着有资金过桥。他那儿应该不是高利贷。”
九十年代,银行放贷主要还是面对国营企业和大型纳税企业,中小私人企业想从银行贷款,要求较严格,利息高,额度也有限。如果有地皮和厂房也可以作为抵押,还得找到合适的中间人,他们房子是十九万买下来的,又是村里的房子,流动性弱,最多或许可以贷十来万,甚至更少,只是这个数字,远远不够。
对于这种情况,就出现了像吴先生这种“过桥人”。
吴先生叫吴耀中,是本地人,开的是代注册的中介公司,但业务较杂,甚至还有欠款催收和侦探服务这些业务,像是这种资金过桥,其实通俗一点来说,就是他以自己的方式和路数,从银行贷出一笔较大的款项,再分散放贷给有需要的客户,如周长城这种刚起头创业,无什么本钱的;或是短期内急着用钱周转的小生意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