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难听,陈桂枝能听进去。
可他们不该说黎峰迟早会死山上,嫁进来的小媳妇会守活寡,来也白来。
这事陈桂枝记到心里了,黎峰也记到心里了。
后边几年,一家子憋着劲儿,眼瞅着在新村扎根,盖起了房子,又添了几亩地,给老二说上媳妇了,各处都体面着。
黎峰成长起来,每回进山,都是一车车的猎物拖去城里卖,谁看着不眼热?
他一下成为香馍馍了。
但陈桂枝不乐意在黎寨相看了。
恰好娘家那边传来消息,说去县里发财的陈老爹一家回来了,要给小哥儿说亲。
她立即来了精神,过去看完,心也热了,说什么都要定下。
席间宾客都夸她这门亲事定得好。
“又阔气又周到,两家手里都有钱,小两口没负担,眼瞅着红火日子就要来了,再抱个大胖孙子,你做梦都笑醒了!看你这亲事办的,我是舍不得!”
陈桂枝笑道:“乡里乡亲的,我们家怎么样,你们都看得见。家里都是大峰撑起来的,大大小小的人把他拖住了,都熬成老光棍了。今年赶上好机缘,就想给他风风光光办一场!”
宾客们见风使舵,顺着话头扯一嘴往事:“王老财听说你下了二十两的聘礼,把肠子都悔青了!今天都没来吃酒!”
陈桂枝笑容不减:“那是他小气。”
陈桂枝也有些飘:“就这县里来的小哥儿,我家老大都有些瞧不上,跟我死拧,你们看看,这哪里不好了?”
她话里的未尽之意,大家都听得明白。
县里的小哥儿尚且看不上,更瞧不上这些回头草了。
三桌宾客酒足饭饱,就到了散席的时辰。
晚上没人去闹洞房,走的时候嘻嘻哈哈,只说黎峰好不容易娶着夫郎,他们闹一刻钟,黎峰就少跟夫郎造一刻钟,得把人恨死。
黎峰听了,一人给一脚,把大伙儿送走了。
陈桂枝的娘家大哥大嫂走得晚,趁着人少,跟她说了陈家的送嫁酒。
“从相看开始放出的口风,到了出嫁当天,一盘菜都没见着,就煮了一锅疙瘩汤堵嘴。分量也不够,后边来的人都没吃着。你这亲家,不如说的那么大方。”
陈桂枝听了心里不舒坦。
就是因为陈家说了会办送嫁酒,她家婚酒才办这么阔气,否则很多野味都不会端上桌,就普通的肉菜就够了。旁的拿去换钱,都是银子。
陈大嫂还低声说:“还有件事儿不大对,前两天杨哥儿病了,陈家吵吵嚷嚷的。我听着意思,像是家里没人干活,所以闹起来了。”
谁收拾家务,谁就怨气大。
谁没被料理好,谁就脾气大。
两头冲撞到一起,很难不发生矛盾。
吵架见真心。
她给出猜测:“陈家可能没那么看重杨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