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袁文绍就有些怀疑韩章的目的。
后来思索许久才明白了几分。
赵宗全登基后,一直在提拔自己心腹掌控兵权。
对西郊大营改制,也是为了他那些心腹铺路。
很多人都以为赵宗全是因为刚刚登基,在朝中也没有丝毫根基。
这么做是为了彻底掌控局势。
袁文绍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后来才慢慢明白过来,赵宗全是在下一盘大棋。
赵宗全提拔心腹掌控兵权,可不仅仅是为了安全感,还为了让文武重新行成平衡。
这么说也不太恰当,或者说是让武将对文官有一定的牵制力。
自古以来文武对立,这不仅是利益不同,更因为皇帝需要。
皇帝玩的就是平衡,这其中玩的最好的就要数嘉靖皇帝了。
人家几十年不上朝,权利都没旁落。
别看当时权臣宦官好像权利大的很,人家想收回权利也就一句话的事。
历史上什么外戚专权、宦官专权,其实都是皇帝平衡没玩好,导致失衡了。
大周就有些奇葩了,太祖皇帝玩了一出黄袍加身当了皇帝,担心别的武将有样学样。
<divclass="contentadv">加上那时候天下大乱,多数武将根本没有什么忠心可言。
天下建立后,开始削弱武将的地位。
文武不能达成制衡后,文官势大,皇权也比任何朝代都弱。
这就出现了先帝推行新政的时候,大量文官反对,官家也只能退让。
很多人觉得是先帝性子软,实际上这就是皇权不强的体现。
韩章因为有把柄在赵宗全手里,不得不支持赵宗全所有决策。
这也是赵宗全留下他的原因。
处理韩章简单,但是大相公总要有人来做。
新任大相公可就未必和赵宗全一条心了。
一旦武将起势,哪怕不能和文臣分庭抗礼,只要能形成一定的制衡,韩章也就没有那么大用处了。
因此韩章绝对不能让赵宗全达成目的。
要改变这些,就要证明赵宗全对西郊大营的改制是错误的。
而想要证明这一点,败仗是最直接的办法。
上次韩章算计他,说的是一旦西夏和大周因为争河湟引起战争,领兵的是沈从兴。
他会想办法让袁文绍也随军出征,袁文绍就能提供大军的情报给西夏。